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时评

网约车,如何约出一个未来

  在新生事物层出不穷,“互联网+”不可逆转的大潮流、大趋势之下,掌握好管理与创新之间的度,考验的是施政者的智慧,更是对未来发展的眼光。

网约车,如何约出一个未来

何苏鸣

  网约车又出事儿了:

  先是4月3日,杭州女子小刘通过打车软件预约了一辆出租车,后因行程有变取消预约,据说出租车司机打来电话,说了没两句,开口就骂:不会叫车就别在这害人了。

  再是4月7日,宁波交警在设卡检查时,发现专车司机赵某曾经“毒驾”,随后的尿检又再次证明其吸食冰毒。

  这两年,网约车的“热”有数据佐证:以中国网约车行业中占重要一席的滴滴打车平台为例,2015年9月滴滴网约车日均订单150万次时,旗下有超过40万辆网约车;现今,滴滴网约车日均订单已超过700万次,专职“司机”人数也成倍增加。

  甚至连交通运输部部长也为其“站台”——在今年全国两会新闻发布会上,杨传堂部长表示,网约车作为新生事物,给乘客带来良好体验,也受到了一些乘客的欢迎。要给这种服务方式一个合法的出路,让其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公众的需求,更好地适应“互联网+”发展的需要。

  在政府为这个新兴行业亮起绿灯、企业与热钱争先恐后抢占市场、且越来越多的人装上手机软件并逐渐习惯了这种出行方式的当下,时不时冒出来的这些新闻,就不免让人有些“怒其不争”的感觉:网约车,真的安全吗?

  也许有人会说,以这两件个案来揣度整个行业的安全,这未免太小题大做了。毕竟,根据去年8月优步在北京、广州、深圳、杭州、成都和武汉六城市开展的专车司机调查,拥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司机占比在六成,85%的司机拥有本职工作,15%左右是专职司机。这样看来,从业者的素质并不低。可网约车说到底是服务行业,对个体来说,一次不安全的体验,就是对这个行业百分之百的差评。而依靠一次次乘客体验积攒起来的口碑,才是其赖以生存、“约”出未来的根本。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作为市场创新和“互联网+”的新兴产物,网约车确实到了终止野蛮生长、尽快“量体裁衣”设计新的管理制度、依法合规鼓励新业态规范发展的时候了。相关部门应该尽快立法,对约车平台、打车软件进行规范,最起码应该对“只要提交身份证明、驾驶证及行驶证就能成为一名专车司机”的行业现状说不。相关公司更应该在致力于打响平台知名度的同时,多花点心思构建自己的“美誉度”。和铺天盖地的广告相比,服务质量、从业资格、安全驾驶、用户信息保密等等与乘客权益相关的小细节,更关系到今后到底能走多远。

  当然,出台法律法规、制定管理办法,并不意味着是在扼杀网约车行业的生存与发展。相反,规范,是为了更好地良性运作,更好地保护乘客权益。毕竟,在新生事物层出不穷,“互联网+”不可逆转的大潮流、大趋势之下,掌握好管理与创新之间的度,考验的是施政者的智慧,更是对未来发展的眼光。


浙江日报 时评 00004 网约车,如何约出一个未来 2016-04-08 浙江日报2016-04-0800020;浙江日报2016-04-0800018 2 2016年04月08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