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来,加籍华裔医生汪少华在杭完成20多台高难度手术
大医精诚 回报故土
记者 钱祎 通讯员 陈晓华
本报杭州4月7日讯 (记者 钱祎 通讯员 陈晓华) 在浙江省人民医院,52岁的董女士躺在病床上,心情却格外好。几天前,她刚成功完成一台特殊的手术,现在已经能下床走动了。她患的是之前自己都没有听说过的“主动脉根部扩张症,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实施此次手术的医生们来自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医院部心脏中心医护团队,由华裔名医、心胸外科专家汪少华教授带领。这是汪少华第三次来到省人民医院,也是他第二次带领手术团队出现在这里。三年来,他的团队和本地的医生一起,为多位患者进行了20多台手术。
董女士的病不仅听上去拗口,而且手术难度非常高。
通俗来讲,董女士病变的大动脉血管如同一段质量不好的胶皮水管,在某个部位出现一个鼓包,在内压的作用下,这个鼓包会持续扩大,最终破裂,情况十分凶险。
另外,由于她血管根部的扩张和瓣膜本身的问题,连接心脏与大动脉的阀门——主动脉瓣也出现了问题。随着每次心跳,会有大量的血液返回心脏,造成额外的负担而使得心脏不断扩大,直至出现心力衰竭。如果不手术,随时都会发生危险。
医生说,目前在世界上有一种高难度的手术,被称为“David手术”,是一位加拿大外科医生发明的,这种手术可以保住董女士的主动脉瓣,使她今后不用服用任何特殊药物。
这种高难度的心脏外科手术,目前杭州的医院还无法独立完成。而汪少华带领的手术团队中,就有一位做“David手术”的顶尖医生。
刚看到穿着白大褂、金发碧眼的外国医生,董女士还有些不太适应。汪少华和医生们就和她及家人亲切交流,舒缓他们的紧张情绪,回答他们关于手术的任何问题。
在经过了4个多小时的手术后,董女士的瓣膜保住了。
这两天,时间刚过上午9时,汪少华已经穿好了绿色的手术服,进行手术前的准备了。
在杭州的两周时间内,他将完成7台高难度的手术,包括冠脉搭桥,心脏瓣膜成形、置换,主动脉大血管手术等,经常忙得连水都来不及喝一口。
出生于东北,1990年赴加拿大深造,如今在全球最为先进的心胸外科之一的医院工作,汪少华取得了傲人的业绩。
1997年起,他受邀来到上海长海医院教学指导,帮助医院搭建自己的心胸外科手术团队。
近20年来,汪少华走过中国的许多地方,带领他的专业团队,为需要他的医院和医学院校提供着无偿的帮助。
省人民医院心胸外科团队中的不少医生都曾去阿尔伯塔大学医院部学习交流,与汪少华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和这里的医生合作,能让大家共同进步,最后获益的都是病人们”。
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世界顶尖医生的手术,让不少病人期待不已。4月6日,两台高难度的心脏外科手术同时进行,这在省人民医院还是第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