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20版:政治纵深·视野

团省委“浙江青年创业创新行动”扬帆起航——

创业,以青春的名义

  核心提示:今年全国两会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再度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成为“十三五”时期一项重要目标任务。其实早在两年前,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李克强总理就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一概念,激发了全社会创业创新的热潮。在善于孕育创新因子的之江大地上,共青团组织引领广大青年开拓创新,曾经的点点创业星火伴随青春风暴,正呈燎原之势。

  面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浙江积极营造充满生机活力的创业生态系统。当前,层出不穷的创业创新平台、创业社区,以及创业一条街等,正汇聚各种创业要素资源,吸引更多的创新组织和人才前来创业。

  作为帮扶青年创业的“娘家人”,共青团浙江省委以“创业浙江——浙江青年创业创新行动”为总揽,构建起培训服务、实践服务、融资服务、项目服务、政策服务“五位一体”的青年创业创新服务体系,让广大有志青年在农村电商、返乡大学生创业、城市青年创业的广阔舞台上挥洒青春与梦想。

  农村电商:

  整合资源,激发乡间新活力

  这两天,在遂昌县熙熙攘攘的水阁路上,金山林海特产店店主林世豪正忙着清理货架上剩余的烤薯干。今年短短3个月,他的小店已卖出15万斤烤薯干,荣登当地“销售榜”前三甲。

  可是,走进这间40余平方米的小店,记者除了看到琳琅满目的农产品,并没有见到多少顾客。那么,这些货都销往哪里了?记者正疑惑,林世豪指了指收银台上的电脑:“我的货都卖在这上面!”

  别看“林家铺子”不起眼,但它的同名网店拥有三顶皇冠。打开网页,里面的产品比实体店更丰富,烤薯、山茶油、笋制品……去年,光网店的营收就超过300万元。

  这样的业绩,是林世豪创业初期绝不敢想象的。

  6年前,遂昌农村电商刚刚萌芽时,林世豪就注册了网店,成为县城里“触网”的第一拨年轻人。但很长一段时间,网店的经营状况不理想,甚至还不如实体店。供货销售渠道少,物流不顺畅,产品质量难保证……此时的林世豪,感到了巨大的压力。

  同样有压力的还有农家女孩吴丰,她的网店里专卖松针、茶菇、高山稻谷等山货,“东西绝对好,可就是不知道怎么推销出去!”

  “农村电商是一个系统化工程,涉及工商、农业、质监、检验、物流等多方面,没有政府部门间的合力统筹,光靠个人单打独斗,做不成大电商。”共青团遂昌县委相关负责人说,林世豪和吴丰遇到的困惑,也是很多农村青年初试电商时面临的共同困境。

  在当地党委、政府的统筹安排下,共青团遂昌县委与知名电商企业战略合作,整合了涉及农村电商发展的各部门资源,联动推进县域电子商务发展。同时,还联合经贸、工商等部门在全省率先成立遂昌网店协会。协会不仅免费提供培训指导,还搭建公共服务平台,让网店店主足不出户就可以销售120余家供应商提供的产品,甚至连仓储、包装、物流等繁琐工作都不用操心。“有了协会和平台,农村青年可以稳稳地迈出创业第一步。”共青团遂昌县委相关负责人说。

  截至目前,遂昌县从事农村电子商务产业的网商有1500余家,其中网店协会旗下会员就达1300余家,占全县网商总数86%以上。

  放眼全省,在帮扶农村青年电商创业的一线,各地共青团组织倾力当好“店小二”,助力广大青年实现创业梦。

  在整合政府部门资源的基础上,引入高校资源,共青团桐庐县委在杭州技师学院、县职业技术学校开设电商专业班,开展农村创业青年电子商务培训,目前已累计举办各类电商培训班20余期,为农村电子商务发展集聚了大量专业人才。

  共青团椒江区委联合当地企业,针对多数行政村在特色产业发展中的产品低端加工、款式模仿、产销模式传统等问题,启动“123淘宝村”计划,整合各村的零星产业,由企业提供产品创意设计,利用现有的网络创业平台集中销售产品,进行网络品牌统一塑造,成功帮扶青年创业,加速当地产业转型发展。

  大学生返乡:

  精准培育,创意描绘新风景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循着“两山”路径,浙江广袤的农村迸发出惊人的活力。这种活力,不仅让留守者更安心,更让在城市打拼的年轻人纷纷返乡。

  阳春三月,一抹阳光照向大地。沿着一弯羊肠小道,记者来到湖州夹浦镇月明村西北角的一块山坡,一棵棵盆栽植物生机盎然。这里,是返乡大学生朱小芳倾情打造的一个乌饭树和蓝莓的家园。

  说起乌饭树,很多人最先想到的是用乌饭树的枝叶和糯米制作成的乌米饭,香糯美味。而这,似乎与酸甜可口、小巧玲珑的蓝莓联系不到一块。但拥有多年园林工作经验的朱小芳从省农科院了解到,乌饭树可嫁接蓝莓种植的新技术,他就有了尝鲜的想法。为此,他辞去杭州的工作,回到老家长兴,在夹浦镇埋头种起蓝莓。

  70余亩的试验基地,价值上万元一株的乌饭树,对刚刚创业的朱小芳来说只能直叹“囊中羞涩”。让他颇感意外的是,当地团县委主动找到他,经过多次实地调研,帮他争取到100余万元的贷款。

  有了资金支持,朱小芳先后引进100余株不同规格的乌饭树,栽种了夏普蓝、奥尼尔、杰兔等20余个品种的近10万株蓝莓,开始了“嫁接之路”。通过两年的试验,蓝莓的产量提高70%左右,果实更大、品质更好,今年能有个好收成。

  朱小芳早已成竹在胸:除以鲜果方式销售,基地的蓝莓通过深加工,制成蓝莓花茶等,预计效益可提高40%左右。接下来,他还计划把基地和旅游“嫁接”,推出蓝莓采摘游,进一步挖掘农业附加值。

  回想起创业以来的经历,朱小芳深有感悟:“我们返乡大学生,有文化基础,也有不少好点子好创意,但创业经历少,起步不容易,要想把点子变成金子,很需要有人引路。”

  返乡大学生创业,就像刚刚种下的一颗种子,培育好,能成为参天大树。

  去年,共青团长兴县委利用当地青联、青企协等平台和渠道开展摸排,经过走访和把关遴选,确定了涵盖果蔬苗木种植、水产畜牧养殖、农特产品网络销售等行业60名涉农创业青年,作为长兴县优秀涉农创业青年的重点培养对象。

  事实上,他们只是全省众多返乡创业大学生的一个缩影。去年,团省委启动了“万名返乡大学生青春创业三年行动计划”,以高效生态农业和农村电商为重点领域,3年内全省扶持1万名,并在湖州、衢州等地开展省级试点,为全省推广积累经验。目前,已确定大学生返乡创业培养对象1000名。

  不久的将来,在一片片故土上,一批批返乡大学生挥洒智慧和汗水,用双手开垦“乡愁”,成就年轻人的梦想。

  城市青年创业:

  搭建平台,青春点燃新梦想

  没有广袤的土地,青春梦想同样可以生根发芽。城市青年以创业带动创新,以创新构建梦想空间。

  初春,走在杭州蒋村西溪人家,满目绿意,而比一片绿意更吸引人的是一处叫“创业魔方”的地方:200平方米的空间内,汇聚着20余张年轻面孔。

  毕业于浙江科技学院的姜春林正和他的团队聚在电脑前,筹划私人设计、私人定制的小众化灯具营销APP平台。将大众化的消费品实行小众化营销,很多人可能难以理解,在姜春林看来却是绝好的创意。

  大学毕业后,姜春林一直在传统灯具行业摸爬滚打,“传统照明企业工厂都以价格取胜,将产品的价格越做越低,但品质越做越差,这样消费者买不到好的灯,厂家、渠道商又没有利润,形成了恶性循环。”

  在看到传统灯具行业瓶颈的同时,姜春林也嗅到了灯具行业巨大的市场潜力。经过3个月的调查分析,姜春林决定借助互联网,做深小众市场和品牌化运营,致力做一家有规模的品牌产品输出公司和平台公司。

  确定了发展方向,姜春林却面临一个现实的问题——原有的办公场地已容纳不下新团队成员。“这几年一赚到钱就往里投,加起来也有100多万元了,到外面租场地租金太贵吃不消。”

  幸运的是,姜春林在杭州市大学生创业联盟微信公众号里看到了一个“住创空间”项目。该项目是由共青团杭州市委联合杭州市住房保障办共同打造的。

  去年,他的创业项目成功入驻“住创空间”,并拿到4个工位,“每个工位每月租金只需要100余块,不仅便宜,而且办公环境好。”随后,姜春林把家也搬进蒋村西溪人家的公租房,楼下办公,楼上居住,闲暇时还能上小区的“创业咖啡”听听沙龙,结交新朋友。

  此外,“住创空间”还提供各类专业服务项目,如大咖面对面、创业导师后援团等,帮扶年轻人创业项目顺利上马。

  降门槛、搭平台,让创业梦翱翔。在商埠发达的台州路桥,共青团路桥区委主导打造“路桥青年创客空间”,将商业银行、创业投资公司都纳入这个公益性创业孵化平台。办公场地、商务洽谈、会议室、路演,法律服务、财务服务、人力资源服务、创业信贷、股权融资、管理咨询……创业者想要的扶持,在这个平台上几乎都能找到。

  去年,团省委以实施“百园千点”(建设百个青年创业园区、打造千个青年创业点)工程为重点,积极推进青年众创空间建设。截至目前,全省所有设区市都至少命名并挂牌了一个青年众创空间,共计建立青年众创空间40个。

  位于杭州“梦想小镇”的“创青春—浙江青年众创空间”,经过大半年的构思、设计和装修,目前已正式通过验收并投入使用。团省委希望借助这个平台,将全省各地青年众创空间融合于一体,实现阵地共用、信息互通、资源共享、项目共进,形成“1+1>2”的效应,打造全省青年创业生态链,营造更加和谐有序的青年创业生态环境。

  激情业已点燃,梦想正待飞翔。浙江青年创业的春天风景正好。


浙江日报 政治纵深·视野 00020 创业,以青春的名义 2016-04-07 浙江日报2016-04-0700007;662851 2 2016年04月07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