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时评

礼遇好人 让德者有所得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要重教育、更要重导向,既要建制度、更需重落实,从制度设计上对见义勇为者、乐善好施者、志愿服务者进行适当鼓励,真正实现治理效能与道德提升相互促进。

礼遇好人 让德者有所得

吴 晔

  好人,你们过得好吗?近日,安吉县给这个问题做了一份满意答卷:“好人馆”开馆、好人礼遇办法出台。前者以照片、文字、视频形式,记录下安吉全县400余位好人的先进事迹,展现好人文化,诠释人间大爱,传递社会正能量;后者切实关注好人困境,重视制度引导,以20项好人礼遇措施有针对性地帮助好人解决困难,给予行善者最大的荣誉、奖励和补偿。

  细数安吉好人礼遇办法中的四大类20项措施,每一条无不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了功夫,每一句无不让善举得以滋养,让好人享有回报。“尊崇礼遇”,意即敬重推崇,“在符合条件的前提下,为好人参政议政创造机会”,“聘请好人担任道德建设监督员、道德风尚评论员”,是为好人出彩提供平台和机会;“社会礼遇”,宣扬好人事迹、聚合好人效应,形成全社会学习、崇尚、关爱、争当好人的良好风尚;“关爱礼遇”和“帮扶礼遇”,把着力点落在实实在在的物质关怀上,道德模范本人享受千元奖励、优先解决住房困难、子女可就近入学……各种帮扶举措,温暖人心。

  关爱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不只是“一束鲜花、一张证书、一个表彰、一个掠影”的精神鼓励,更应是“善者不亏,行之则远”的美好践行。在施行善举的那一刻,好人们记录下了不平凡的历史时刻,而当光环卸下,回归日常生活,他们就跟我们一样,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在生活中也会面临各种困境。行之以善,善方得以行。

  好人行善而不图回报,的确是一种至高的个人境界,但社会不能忽视对好人的奖励和补偿,假如一个社会总让“好人流血又流泪”,那么,善行就会止步。另一方面,我们并不提倡为奖励而救人,但要重视制度的引导作用、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好人善举有着深厚的人性基础、社会基础和文化基础,平凡人的道德善举,镌刻了时代的道德高度,力证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魅力所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要重教育、更要重导向,既要建制度、更须重落实,从制度设计上对见义勇为者、乐善好施者、志愿服务者进行适当鼓励,真正实现治理效能与道德提升相互促进,形成好人好报、恩将德报的正向效应。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仁者爱人”、“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铭记传统文化的谆谆教诲,让崇德行善蔚然成风。


浙江日报 时评 00004 礼遇好人 让德者有所得 2016-04-06 浙江日报2016-04-0600017;720225 2 2016年04月06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