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时评

高悬法治之剑
严惩假冒伪劣

  我们谴责无良的造假者,谴责无为的监管者,谴责无声的网购平台,但不能只有谴责,更要动真格,高举法治之剑,严惩假冒伪劣。

高悬法治之剑

严惩假冒伪劣

朱 玲

  近日,一则“上海1.7万余罐假冒乳粉流向7省”的消息,让家有宝宝的家长们揪紧了心。这些假冒乳粉贴的都是名牌商标,国际知名品牌雅培不幸“躺枪”。据报道,6名涉案犯罪嫌疑人仿制假冒品牌乳粉罐、商标标签,收购低档、廉价或非婴儿乳粉,在非法加工点灌装出售,生产销售了假冒乳粉1.7万余罐,非法获利将近200万元。

  随后,国家食药监总局发言人表示,上海市公安部门对查获的假冒乳粉进行了产品检验,符合国家标准,不存在安全风险。这么看来,犯罪嫌疑人还算有“良心”,仅是以次充好,假冒但不劣质,谋财但不害命,或许也是此事件唯一让人略感安慰之处。

  案子破了,嫌疑人抓了,假冒乳粉也吃不死人,是不是我们就可以松口气了?非也。当前,相关部门正在彻查假冒乳粉的流向。那么,这近两万罐假冒乳粉,究竟仿冒了哪些牌子?消费者应该如何鉴别真伪,又该如何依法维权?查获的乳粉没有食品安全问题,那其他未查获的呢?这些假冒乳粉是通过什么渠道销往7个省?是否存在合谋的上下游产业链?监管体系是否存在漏洞?网购平台该负怎样的责任?又该如何杜绝假货?在这些问题没有得到解答之前,我们的神经就该时刻绷紧。

  事实上,不限于此次假冒乳粉案,再如上个月无锡市警方破获的特大假冒伪劣德芙、费列罗巧克力案,假货在市场上层出不穷、难辨真伪,皆因以上这些问题一直悬而未决。说实在话,假冒伪劣、食品安全已经成了老生常谈的话题,甚至老百姓看见此类新闻,吐槽归吐槽,但已不以为怪,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我们谴责无良的造假者,谴责他们道德缺失,对法律毫无敬畏之心。这些确实让人义愤填膺,但转念想想,为何其他一些国家罕见食品造假问题呢?商人都有逐利的本性,外国商人并不见得比我们素质更高,差别就在于是否有严厉有效的法律法规体系。一味指望用道德和良心去约束市场行为,是不现实的,必须依靠法律,加重对假冒侵权行为与伪劣商品的处罚,尤其对严重危害健康者,要有更严厉的法律制裁。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推进法治建设,是永不过时的主题,唯有让法律真如利剑高悬,谁犯法就严厉惩处,同时发挥社会信用体系的效力,绝不给造假者卷土重来的机会,才能促使人们自觉以诚信为基础,进行合法商业交易。

  我们谴责无为的监管者,谴责他们玩忽职守,总是相互扯皮、后知后觉。每次安全问题一出,被骂的必有监管部门,恐怕他们心里也是挺委屈的。这次假冒乳粉事件,相关部门的响应比较及时,但人们对于监管的要求往往更高——期待监管部门能够防患于未然,消灭隐患于萌芽期。在现实中,食品产业链很长,从种植、养殖,到初加工、深加工,再到运输、储存、销售,如何做到让监管触角前移,并且层层环节严格把关、时时监控,不留死角?这其中需要人力成本的投入与执法力度的加大,更需要科技手段的迭新与体制机制的完善,包括加强对城乡接合部等重点领域的巡查,畅通监督举报与鉴定维权渠道,发动百姓参与到监管中来,这是推进创新社会治理的题中之义。

  我们谴责无声的网购平台,谴责他们消极管理,出了问题就两手一摊,事不关己。不得不说,这确实是网络购物客观存在的一大问题。此次假冒乳粉案,国家食药监总局提出明确要求,第三方平台提供者要依法执行进货查验记录制度,并承担对网店开办者资质审查的责任,对涉嫌食品安全犯罪行为,平台开办者将被依法追究连带责任。对消费者而言,最难承受的是假货之伤,中新网曾有调查显示,近四成受访者认为电商平台监管不严导致假货泛滥。实际上,包括微商在内,淘宝、微信、京东等第三方平台要实实在在承担起保护消费者权益的义务,而这首先是责任意识的问题,其次才是投入人力、物力的问题。

  但我们不能只有谴责,更要动真格。倘若一个社会假货横行,那必定人人自危、诚者受伤、互不信任、秩序混乱。一起造假售假案,撕开的是法治与监管的豁口,让我们看到社会前行的短板。补上短板,靠的是做,不是说。树立法律威严,明确各方监管主体责任,莫让劣币驱逐良币,这是保护知识产权与呵护民族品牌的呼唤,是保护百姓合法权益与身心健康的需求,更是迈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行一步。


浙江日报 时评 00004 高悬法治之剑
严惩假冒伪劣
2016-04-06 浙江日报2016-04-0600011;浙江日报2016-04-0600007 2 2016年04月06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