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3版:文化

学者书家
先生风范

  “福”字多一点,“寿”字长一点,“求”字少一点。

  这可不是错字哦!这三个汉字,常常被朱关田自得其乐地写在他的书法作品中。

  很长一段时光,那个面朝西湖的书斋,落地窗如画框裁剪的画面让我感动:一头华发,一本厚书,一杆毛笔,足以让所有拜访者久久驻足。

  我曾求教先生:书法究竟该怎样写?

  先生答: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然而,一个“想”字,让先生把书艺“想”进了浩瀚《中国书法史·隋唐五代》卷,“想”进了历时3年主编的《沙孟海全集》七卷12册中,“想”进了《唐代书法家年谱》,填补此项研究的空白……

  先生是花了一生的光阴在“想”。删繁就简三秋树,繁华落尽见真淳。真即是自然,个性、气质、意韵、情感在作品中自然流露。以字法、笔法、章法、图式所构成的简约化书法模式,是先生深厚学问的涵养,滋润其书法浓郁的书卷气,是当代不可多得的学者书法的标杆。

  在治学、书法之外,先生亦长于治印。随手翻阅《思微室印存》,让人爱不释手。我更欢喜那枚“江启大象日利”的朱氏大印,大朴无华间,是先生操刀数十春秋方可达到的“庾信文章老更成”的境界。

  先生给研究生上课,从来都是站着的。看他用长锋羊毫,以篆隶用笔书写行草,笔法看似简单,却有一股绵里藏针的金石之力,含沉着于痛快,寓沉雄于静穆。

  花白眉毛下,先生有一双识别书艺的慧眼。在第六届全国中青年书法家作品展览上,他实名推荐了一位无名教师的作品,这件作品获奖了,但他并不认识这位在小学任教的老师……

  如是这般,是一代书法大家的风范,也是一代书法大家书学艺术的最佳境界。西子湖畔,染翰操觚。朱关田向人们展示了一幅楷、草、篆、隶、行诸体兼备的人生长卷。

  我明白了,“福”字真要多一点:为何人家办展请他讲几句,先生总是认真准备,末了“还是少说几句,让别人多说几句,反正我绍兴普通话,别人也听不懂”。若是在机场候机,先生总会自掏腰包,买又多又贵的糖果,分给赶稿的记者们。先生随和幽默,不经意间,他会约小朋友们喝茶、赏荷、品书艺……

  我理解了,“求”字是要少一点:身为浙江书坛领军者,先生保持一贯的低调,既不出书法集,也不办个展,更不搞演讲,只是埋头学术,跑跑图书馆,查查工具书。累了倦了,他会找小朋友去偏僻的小地方吃土鸡、板凳面、臭豆腐。

  我看见了,“寿”字真要长一点:浙江书坛理论、创作、教育花团锦簇,长盛不衰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于连任三届省书协主席的先生,奖掖后进不遗余力,打造了一支全天候、特别能战斗的书法浙军,一支具有深厚艺术造诣和卓越学术见解的书法浙军,一支不断探索、勇于创新的书法浙军。

  半个世纪,其路漫漫。先生选择的这条书学之路,是一条代代持续的生命之路,是一条继往开来的艺术之路。

  笔的一端,维系着人类伟大的文化及传统;另一端,维系着今日生活书写的勃勃生机……


浙江日报 文化 00013 学者书家
先生风范
2016-04-06 706249 2 2016年04月06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