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3版:文化

大道至简 一代书家

——记著名书法家朱关田

  清明踏遍花径,天涯谁家四月雨,染出思念朵朵?在满眼飘飞的香樟黄叶中,著名书法家朱关田来到宁波沙孟海书学院,用一朵菊的花黄,一叶草的嫩绿,一滴墨的果实,祭拜恩师沙孟海先生。

  4月5日,朱关田带领研究生来到宁波,祭奠我国书法泰斗沙孟海。记者一路随行,听朱关田先生讲书坛往事、今日盛事,回味他的艺术人生。

  开枝散叶

  翰墨传承

  沙孟海书学院坐落在风光旖旎、景色宜人的东钱湖畔,一座青砖碧瓦、具有民族特色的三层楼房掩映于湖光山色间,连同周围的建筑群,古色古香,袭来一股书卷之气。

  跟随朱关田先生来到位于书学院西侧小山坡的沙孟海陵园——砚境台。朱关田带着他在杭师院的6位研究生,将盛满爱意的花篮轻轻放在沙孟海的墓前,深深三鞠躬。

  沙孟海(1900-1992),原名文若,字孟海,号石荒、沙村、决明,鄞县沙村人。1992年10月10日,沙孟海在杭州逝世。

  山溪野径有梨花。无数次,朱关田想象着祭奠路上的奇花异草——沿着蜿蜒小径前往墓园,山茶的香,海棠的红,刻画出书法泰斗沙孟海生前书写的模样。

  “曼倬”,是沙孟海先生送给弟子朱关田的字。“用意是希望我目标要大,目标要远,做人要懂小节,做学问要知细节。”从此朱关田牢记沙老的教诲,将身心全部投入到中国书法艺术的长河之中。

  随着朱关田漫步沙孟海书学院,得知了许多鲜为人知的书坛故事。

  在当代书坛,一直流传着一则关于“一枝五叶”的说法,然而对浙江书法爱好者而言,“一枝五叶”并不陌生——“一枝”是指中国美院的书法教育,从陆维钊、沙孟海到刘江、章祖安的有序传承;“五叶”是指朱关田、王冬龄、邱振中、祝遂之、陈振濂,五位1981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美院前身)的新中国第一届书法专业研究生。

  沙孟海,就是这“五叶”的老师。

  书院里“深远的文化影响”部分,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沙氏家世、书学师承、书法艺术的发展历程,书艺人品在海内外的影响及与家乡鄞县的亲情,展现了沙孟海先生近一个世纪来孜孜追求中国文化传统、爱国爱乡的人生轨迹。沙孟海书学院院长钱丁盛介绍说,目前书学院已收藏了沙孟海先生分两批捐献的作品、藏品及文献资料等700余件。

  墨宝陈列室展出了沙老第一批捐献给家乡的90余件作品中的代表作,其中巨幅“龙”字、“百年树人”横批、“大风表东海”条幅,让朱关田久久站立,思绪万千。

  “从这些书体各异、反映不同时期面貌的一幅幅精品中,我可以领略沙老郁勃飞动的书风,其字里行间游龙舞凤,气势非凡,飘逸游洒中极见法度、凝重质朴而能通神,展示了一代大师的书艺风采。”

  欣赏沙孟海那巨幅“龙”字,就联想到朱关田的“福”字。

  每年的春节前,在由省文联、省书协主办的“我们的中国梦——浙江书法家送‘福’进万家”活动现场,总能看见朱关田首先开笔,大大的“福”字,红红的春联,顿时映红了文化礼堂,映红了美丽乡村。

  “笙歌辞旧岁,美酒庆新春。每年送‘福’,让乡村百姓多了幸福感,也成为我心里记挂的一件事情了。”2016年的春节前,朱关田带领研究生团队于富阳现场创作了一副“九宫福”,耐人寻味的是似乎每个福字都是“写错的”,平白无故地在一横上多出了“一点”。

  面对众人的质疑,朱关田慈祥地笑道:“我并没有写错哦,你们希不希望福气多‘一点’啊!”大家茅塞顿开,那多余的“一点”在其书法作品中并没有带来一丝的不妥,反倒平添了不少生趣。满满当当的九个“福”字,寓意猴年大吉。

  或许,当年朱关田以章草为主攻目标,既有心仪其师沙孟海先生,也有心契章草高古雄强之气韵,从而形成了自己的艺术特色:结体奇而不怪,用笔重而不滞,气机流畅,松而不懈——仅一个“龙”字,一个“福”字,对书家而言,就可以追溯到师生二人从秦篆、汉隶入手,得中国书法的源头正脉。

  大道至简,实在是一种书法艺术与书学研究的至高境界:或雅逸,或灵动,或意趣,无不洋溢着朱关田丰富的精神世界和人格内核的光芒。

  朱关田,以其深厚的笔墨功力,博学的才识,非凡的创造力,脚踏实地地遵循着传统的轨迹,开创了中国书法独树一帜的艺术风貌。

  厚积薄发

  一座高峰

  春风拂面,徜徉于艺术的古道,为心润色,予意增光。

  绍兴,是朱关田的故乡;兰亭,是中国书法圣地。

  “过两天,我又要去绍兴参加一年一度的兰亭书法节了。”朱关田自幼受乡风熏陶,每每挑灯夜读。为学书法,以瓦钵当砚,清水为墨,方砖代纸,棕帚作笔,废寝忘食,数十年如一日。

  那是1960年,朱关田跨进了绍兴师范专科学校的大门,在这里回望东晋,他不禁被王羲之登峰造极的书艺所倾倒。一年后,由于种种原因,朱关田离开了学校,去了绍兴鲁迅图书馆。再之后,又去郊区小学当教师。其间,朱关田仍旧天天习字不缀。

  时光到了1964年,朱关田凭着深厚的功底,考入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书法篆刻专业。得著名书画篆刻大师潘天寿、陆维钊、沙孟海、诸乐三、朱家济等亲授。1971年,朱关田被分配到了杭州书画社即后来的西泠印社。在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年,朱关田考取了浙江美术学院书法篆刻专业研究生,成为新中国第一届书法专业的研究生,这也为今后的学习钻研奠定了更为厚实的基础。

  穿梭沙孟海书学院,人们闻香识著作——展厅里,朱关田主编的《沙孟海全集》七卷12册静静地散发着墨香。朱关田说,曾担任过西泠印社社长的沙孟海,是享誉中外的著名金石学家、考古学家、文史学家和艺术教育家。《沙孟海全集》分《书法卷》《篆刻卷》《书学卷》《印学卷》《文稿卷》《书信卷》《日记卷》……历时3年编纂的《沙孟海全集》是迄今最为全面系统研究沙孟海先生的文献图录资料,对于深入研究沙孟海以及现当代书法艺术的发展有深远的意义。

  书品即人品,是中国书论的重要传统。在此,朱关田用一部巨著真诚地告慰沙孟海先生。

  当一位书家在书法领域获得不小成就,且被社会公认后,他的目光总会自觉地转向整体书法艺术的学问上,这是一个更深层次的探求,是通过对学问的研究,构建一种理论框架,使众人在认识书法艺术的奥秘上,有一种深邃的目光,更加理性与通透。

  由启功先生题署的朱关田著作《唐代书法家年谱》一书,就是其中一个范例。朱关田先前写的《唐代书法考评》《颜真卿传》《中国书法史·隋唐五代卷》及众多的书法论著,奠定了他在书法学术上的突出成就;而紧随其后的《唐代书法家年谱》一书,不但填补了此项研究的空白,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对全唐书法名家作了一次全景式的透视,其意义非同小可。

  “写史必须收集资料,穷尽之,详察之,分析运用,然后方下得定论。作为书法史,书家的生平及其书迹流传,尤为首务。以人为本,个案研究乃根本所。”朱关田笑言,《唐代书法家年谱》便是书家个案研究的准备材料,是撰写《中国书法史·隋唐五代卷》的副产品。《中国书法史》(七卷本)还获得了国家图书奖。令书坛热议的,还有朱关田在《书学资料整理中的一些问题》中阐述的诸如传误、伪托、修改、错讹等,文虽不长,却有分量。

  “其实,我的读书方法也是平平,与他人一样,走的是博观约取、厚积薄发一路。”朱关田愿与读者共勉的是,为了治史,读书的程序也是传统的:以史传为本,取其生平;金石文献为辅,其书迹之留存;然后扩大到诗艺文,以观其情性及交游;最后是历代书论,借鉴前贤之批评,以发一己之所见。

  中国书坛

  一种代表

  春日,漫步沙孟海书学院,浙江书坛走过的风雨路程,朱关田历历在目:在上世纪80年代,书法热井喷,浙江书法“群星灿烂”。朱关田说,浙江“书家集群”在当代中国书法史上独树一帜。纵观浙江书法群体,他们共同的特点是饱读诗书,深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是中国美术史乃至学术史、文化史上不可或缺的代表人物。

  时光飞逝,岁月静美。成立于1982年的浙江省书协,使浙江书法有了自己的领队。在先后4任书协主席沙孟海、郭仲选、朱关田、鲍贤伦的带领下,坚持大开放、大书坛、大包容的思路,那一股清新开放的学术之风与兼容并蓄的风度,令浙江书坛群星灿烂,光艳夺目。

  巨幅草书奇肆狂放、长幅篆籀高古沉静、密集小楷端庄秀丽……代表中国书法最高水准的“全国第十届书法篆刻作品展”,浙江成为最大赢家,共有7位书家的优秀作品、66位书家的入展作品获奖,居全国第一,彰显出书法强省历久弥新的人文精神。

  正如此次同行的省书协副秘书长、书法篆刻家陈峰所言,获奖不代表成功,只是求艺道路上的一个加油站;获奖不是炫耀的理由,只是衡量前进步伐的一个标。“我们要感恩的是这个时代——我很幸运地成长在朱关田所说的‘群星灿烂’时代。浙江书法的复苏与热潮、壮大与繁荣,伴随了我们这一代人的求艺之路。”

  在朱关田眼中,每一个载入书法史册的书法家,都是某一时代、某一书体、某一风格的代表人物。而以沙孟海、陆维钊为领袖的书家,在坚守传承“二王”传统、开拓创新书艺的同时,奠定了浙江书坛在全国的领先地位。

  继承发扬古老的书法艺术,保持书坛的重镇地位。人们不会忘记:2010年11月28日,在省书法家协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雷鸣般的掌声中,当选两届中国书协副主席、连任三届省书协主席的朱关田,郑重地把省书协的帅印移交给了新一任主席——鲍贤伦。

  那一天,一个新的征程开始了。那一刻,浙江书家们都在心底说一声:谢谢朱关田先生!

  “小成在智,大成在德,德化天下。”篆刻家蔡树农深情地说,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浙江书协就率先启动青年书法篆刻人才梯队建设等举措,通过“青年人自己的事青年人自己办”,书协及老书法家大力支持等措施,把许多优秀年轻书法篆刻家提拔到省书协的各个专业委员会,其中的尖子骨干陆续充实到省书协主席团、理事班子、秘书处。朱关田主导的省书协作出了切实有效、有目共睹的努力。

  浙江成为中国书坛的一种代表,作为省书协名誉主席的朱关田如数家珍:近年来,不包括承办的中国书协全国性展览,仅由浙江自己主办的品牌性大展,就有“沙孟海奖”全浙书法大展、“陆维钊奖”全浙中青年书法大展,“吴昌硕奖”浙江省篆刻大展,以及面向全国书坛的兰亭雅集系列活动。这一系列活动的推出,为浙江书坛出精品、出人才营建了良好氛围。

  “言传不如身教。”此行为沙孟海先生扫墓的书家们,知道了朱关田的良苦用心,也明白了他为书法艺术所做的每件在别人看来不值得坚持的小事。但,就这样日积月累,朱关田成了一代大家。

  一切快乐的享受都属于精神。花木掩映中,头发花白的朱关田仍行走在书法之路上……

  (本报宁波4月5日电)


浙江日报 文化 00013 大道至简 一代书家 2016-04-06 707195 2 2016年04月06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