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1版:政治

安全感满意率96.34%背后

——专家解读2015年平安浙江建设成效

  4月5日上午,建设平安浙江新闻发布会在杭州召开,通报了去年我省平安创建工作的特色亮点和今年的主要举措。

  据悉,去年我省各类安全事故、群体性事件同比分别下降5.5%、4.58%,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率达到96.34%,为近6年最高。

  96.34%的安全感满意率是如何实现的?去年建设平安浙江还有哪些成绩?记者采访了我省相关领域的专家。

  平安创建标准高

  【发布内容】去年,我省平安建设凸显出“门槛”更高、责任更实、考评更严等三方面要求更高的特点。

  “门槛”更高:去年平安县(市、区)考核合格分由900分提高到910分,平安市、县(市、区)申报条件中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指标从85%提高到90%。

  责任更实:《省级部门平安综治工作考评标准》出台,进一步健全完善了部门述职、重点约谈、工作例会等制度,强化部门工作合力。

  考评更严:去年,省平安办首次会同省委组织部抽调人员组成暗访组,对全省所有县(市、区)普遍进行两轮暗访及一次抽查回访,以往的暗访基本是一年一轮。

  【专家解读】浙江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副院长、平安浙江研究中心专家成员范柏乃:平安建设的标准没有最高只有更高。这些年来,我省历届省委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形成境安民富的良好局面。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群众对平安的需求越来越高。平安事件无论大小,对群众的心理、对社会舆论影响都很大,这对党的执政能力、对政府的形象和威信会产生一定程度影响,平安建设必须越抓越严。

  矛盾纠纷解法多

  【发布内容】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设稳步推进,重点选择社会调解、律师调解、仲裁确认、中立评估、信息应用和平台建设等12个项目,在18个市、县(市、区)开展项目化试点并取得初步成效,丽水市、诸暨市、舟山市普陀区等地经验做法在全省推广。

  【专家解读】浙江警官职业学院应用法律系副教授王红梅: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是一项有中国特色的社会治理模式。我省的矛盾多元化解机制很好地继承发展了“枫桥经验”,一直走在全国前列。

  去年,我省重点试点的12个项目就是对“枫桥经验”进一步的创新。比如中立评估是法院在案件立案后,由专业人士对案件性质和风险进行专业化评估,以引导当事人找到适合自己案件解决方式的一项重要机制。

  我省去年实施立案登记制度以来,法院接收的案件大大增加,中立评估对降低司法成本、合理有效化解矛盾纠纷有着重要的意义。比如矛盾纠纷的信息化处理,通过实现案卷电子化,方便监管部门对当事人进行回访,大大加强了监管能力,也提高了调解的质量,而且还能利用大数据手段对矛盾纠纷进行排查、预测。

  群众参与有载体

  【发布内容】在全省行政村、社区以下科学划分10.9万个网格,建立一支拥有23.4万人的专兼职网格员队伍,开通浙江省平安建设信息系统PC终端9万个和“平安通”移动终端近10万个,最近又推出公众版“平安通”——平安浙江APP。

  【专家解读】省社科院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长杨建华:省平安建设信息系统与“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两网融合这一基层社会治理方式目前已非常完善。这项源于浙江的社会治理模式实践了一个先进的理念:融管理于服务。即通过满足基层群众的服务需求达到“下情上达”进而实现了基层治理目标。它在保障公民合法权益、保障民生、实现社会治安稳定三方面表现出色。

  群众事无小事,平安建设也需要进行供给侧改革。“两网融合”就是很好的一个措施。我省“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深化平安建设信息系统与“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两网融合。这是对“两网融合”的充分肯定,也对今后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发布内容】部署开展制订修订村规民约、社区公约以及“立家训、树家风”活动,我省探索形成了“法治、德治、自治”相结合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

  【专家解读】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政治学系主任郎友兴:村规民约和社区公约是一种重要的“村级典章”,是传统社会向法理型社会转变的重要标志之一。

  去年3月,我省全面开展“两约”制订修订工作,涉及近2.8万个村、3300多个社区。对原有“两约”中,内容针对性、操作性不强,执行难,甚至个别违反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侵害村民合法权益等内容进行全面修订。目前,全省“两约”基本已完成制订修订工作,这使得“两约”的文本越来越规范。目前我省各村(社区)在通过村规民约时,都会按照规范召开村民(居民)代表大会,进行民主协商。这体现了我省基层社会治理中法治、德治、自治“三治合一”水平不断提高,这为基层社会的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今年任务已明确

  【发布内容】今年平安浙江建设的主要任务,概括起来就是实现一个目标、建好两支队伍、做好七项工作、开展十大行动。

  实现一个目标:打赢“平安护航G20大会战”。建好两支队伍:建好过硬政法队伍和平安志愿者等群防群治队伍。做好七项工作:做好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政治稳定、服务保障打好转型升级组合拳、加强重点行业安全监管、化解重点领域矛盾纠纷、加强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机制以及加强统筹协调等七项工作。开展十大行动:开展反恐防暴、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社会治安问题整治、生产安全问题整治、公共安全整治、出租房屋基础排查、重点管控、网络空间净化、群防群治和系列平安创建等十大专项行动。

  【专家解读】浙江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副院长、平安浙江研究中心专家成员范柏乃:平安建设需要久久为功,要抓牢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平安浙江的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建设要与干部的晋升、考核、调配和工资奖励制度等紧密结合起来,要把平安建设化为干部的内生动力。

  要进一步提高社会共治水平。平安问题涉及主体很多,单靠政府管不过来,我们要让群众参与进来,把平安建设转变为群众自觉的行为。

  要进一步走向法治化。目前的平安建设以行政手段推动比较多,我们要通过法律来清晰界定政府、企业、媒体、公民、市场各个主体的权利和责任。

  要进一步实现信息化。平安建设不能是救火式的,哪些地方容易发生突发事件、安全问题,可以通过信息化建设构建起平安建设的预警系统,实现“互联网+平安建设”,这样才能做到防患于未然。


浙江日报 政治 00011 安全感满意率96.34%背后 2016-04-06 709485 2 2016年04月06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