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9版:经济周刊·问茶

从茶产业的上下游入手,提高茶叶品质,创新茶叶销售模式,是茶产业改造提升的方向之一——

供给升级,从寻茶开始

  这次寻茶,蒋凭轩说“更加小心翼翼”。因为,这次是回到家乡杭州,寻找西湖龙井茶。为此,他和他的初印茶社团队走访了“西湖龙井核心产区”的龙井村、梅家坞、狮峰、云栖等,最终寻找到了位于双浦镇双灵村青龙山的一片茶园,这里是西湖龙井和九曲红梅的“双核心产区”。

  从杭州市余杭区闲林街道胡家岭的龙井茶,到云南省普洱市澜沧县景迈山区的古树普洱茶和紫鹃红茶,再到江西省浮梁县的浮梁茶。过去这一年,初印茶社走了1万多公里的寻茶之路。

  我国拥有一千多种不同的茶,其中不乏“有特色、品质好、有故事”但“无品牌、价格低、茶农得利少”的茶。发现、挖掘、包装、推广它们,正是茶业界要做好的事情。

  讲故事讲出灵感

  每年新茶开采,是胡家岭茶农最幸福的时候。挺过寒冬,度过春寒,胡家岭龙井茶迎来采摘期。“去年冬天的三场雪后,茶叶病虫害少,今年我们的龙井茶口感更好。”4月1日,天晴暖春,茶农胡兴发和妻子,正在自家茶园采茶。

  胡家岭,初印茶社寻茶的起点。

  三年前,也是这样的阳春三月,爱好摄影的蒋凭轩,无意间闯入这个叫胡家岭的地方,便立马被那里的茶香勾留住。三月暖风轻抚茶园的每一片绿芽,满园茶香四溢。

  “胡兴发是我碰到的第一位村民,我们见到他的时候,他正在胡家岭山上的茶园采摘新鲜龙井。他带我们参观村里的茶园,给我们讲胡家岭和龙井的故事。”这个故事深深地吸引了蒋凭轩。

  随后的两年里,原本就好茶的他,不断跑到犹如世外桃源的胡家岭。在与村民持续的交往中,他看到胡家岭上好的龙井绿茶竟卖不出好价钱。他问村民为什么?“没有知名度、没有品牌”,是他听到最多的回答。

  “那么,我们就让它有名气、有品牌。”说这话,他是有底气的。身为纪录片导演,他有着丰富的纪录片拍摄经验。同时他身边还活跃着一帮专门做农业品牌策划的朋友。于是,大家一拍即合,说干就干。

  他们先将胡家岭的茶叶送去做欧盟398项检测,该检测采用的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最严苛的国际标准之一。检测通过后,即与当地茶农签订合作协议,协议包括合作茶园面积、茶园种植标准、收购价格等。

  之后便启动有初印特色的营销流程——寻找到每季的茶叶后,初印团队都会深入当地挖掘其背后的故事,通过主题纪录片的形式呈现,再经社交媒体等渠道传播。此后还邀请茶叶、品牌、营销等各路专家,打造与其匹配的品牌形象与定位。最后,茶叶上市。

  去年3月,胡家岭的龙井茶,成为初印茶社推出的第一款产品。去年3月,微信公众号“初印茶社”首播纪录片《寻根龙井胡岭十三家》,3天内胡家岭50亩茶园约1000公斤茶叶被销售一空。还有香港客商前来寻求包销合作。胡家岭茶农拿到的茶叶价格高于市场价,这鼓励着他们遵守种茶制茶的规范和标准。

  合作一年下来,双方愈来愈默契。“今年我们还会向更多胡家岭茶农收茶。”蒋凭轩说。

  试包装试出创意

  有了好茶,怎么卖?与其说“卖”茶,蒋凭轩更愿意说“玩”茶。这个由80后、90后构成的年轻团队,究竟怎么玩转老茶?

  “创意茶产品”。初印团队的答案很简单。

  去冬杭州首场雪不期而至,当天,杭州的胡女士收到一坛茶。原来,这是她去年春天向初印茶社订购的封坛茶。“窗外白雪纷飞,在暖暖的屋子里品尝封存于春天的味道,是一件很美妙的事。”她回忆道。

  封坛茶,是初印团队给胡家岭龙井绿茶做的创意茶。所谓“封坛”,即瓦罐储茶法。此法自古有之,明人冯梦祯《快雪堂漫录》中就有记载。取龙井新茶,以古老的封坛工艺封制,放置于胡家岭山顶的贮藏室,等待冬天来临,在定制客户所在城市初雪之前寄出。“一共30坛,推出当天就全部订完。

  这样的创意还有很多。像初印第一款茶产品胡家岭龙井的外包装,用的是全村13户村民的老照片,不花哨,却很真实。去年端午佳节,初印团队推出“粽茶”,提出一粽一茶过端午,粽子香糯,而龙井恰好解腻。该产品外包装选取闻一多《端午考》的时代背景和民国时期的绘画风格,采用书籍装帧的包装形式,满是时代感和怀旧感。

  此外,初印还推出私人定制茶产品,印上自己名字的茶礼赠送友人,颇受欢迎。

  他们的创意,引来了更多关注。

  去年11月初,创办于1673年、日本历史最悠久、最高档大型百货商店之一的“三越百货”,对初印的品质、概念、设计很感兴趣,希望初印能进驻该百货商店设专柜。

  为了这次合作,蒋凭轩一直在准备。按计划,今年七八月份,初印茶社茶叶博物馆会在胡家岭建成,博物馆楼上还会设一个全透明的现代化的茶叶作坊,增加茶叶产量。茶叶作坊建成后,便邀请“三越百货”来进行实地调查,包括茶叶原产地安全、茶叶作坊规范生产等。“日本的茶道文化精深悠远,日本人对茶叶的要求非常之高。进入日本市场,代表了初印茶叶的品质。”蒋凭轩说。

  引访客引来新生

  “一群爱茶的人,相识在山水之间,以茶为语,以茶会友。将事业与理想结合,在旅途中为茶农造福。”这是初印团队的青春宣言,有情怀有担当。

  初印来过之后,胡家岭悄悄发生了变化。受寒潮影响,今年村里早春茶减产不少。为了弥补损失,村民在与初印茶社的互动中受到启发,搭起乡村大舞台,办起了“茶山之旅”活动,吸引外面游客到村里喝茶采茶买茶,以此增加收入。

  胡兴发说,之前偶尔会有人无意走进村子,拍拍照就走了。现在,慕名而来的人越来越多,观光喝茶吃饭,临走前还会买些茶叶带走。即便外国友人来访,村民也不再稀奇了,“德国人教我们除虫,日本人买我们的茶叶”。

  来的人多了,村民的心思也活络了。“村里土路修成水泥路,杂草坡地也平整好了,原来四处堆放的柴火也清理了,垃圾也少了。”刚去过村里的蒋凭轩说。

  一切变化,源于茶叶。“茶叶品牌、知名度,必须建立在良好的茶叶品质基础上。首先,我们需要的茶叶绝对不能打农药。一开始村民很难接受,因为不用农药除虫会影响茶叶产量,而产量直接关系到收成。”为此,蒋凭轩甚至和一向关系很好的胡兴发生激烈争吵。

  争吵的结果是,先划定50亩茶园“试试看”。这50亩茶园,严格按照初印茶社的生产标准种植,不打农药、物理除虫。“茶叶推向市场前,我们还会送到专业机构做检测。今年明前茶上市,我们会以高出市场价的价格全部收购。到这时,村民们才算尝到甜头。”他说。

  “我和他们争吵了很多次,两天两夜都说不完”。“像胡家岭龙井茶的包装,是由我们和村民共同完成。我们要求的是每包80克,可最后很多称出来不是80克。原来,他们用大秤称茶叶,最后只得返工。”

  终归,争吵只是过程,最后的结局大家都满意。如今,胡家岭的龙井茶有了自己的品牌,还进入了顶级茶叶云集的中国茶叶博物馆。

  最大的变化是胡家岭的茶农。“现在阿发常打来电话,主动与我们说起茶园治虫采摘加工上的细节和规范。”说到这里,蒋凭轩笑了。

  “好茶,我们会一直找下去!”他说。


浙江日报 经济周刊·问茶 00019 供给升级,从寻茶开始 2016-04-06 657297 2 2016年04月06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