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茶的意境
卓勇良
两年前在衢州调研。一天晚上,接待单位的女局长快言快语对我说,陪您去一特好玩的地方。推门上楼,迎面是随意放着的硕大的大叶紫檀博古架和一对草花梨柜子。那木料虽不如小叶紫檀和黄花梨珍稀,却也稀罕。主人只是淡淡地说,早年收藏的物件,原本普通。
刘卫平总经理已在茶海摸爬滚打30余年。那晚他充任茶娘,为我们沏茶叙说,令我们在茶世界度过了难忘的美好夜晚。刘总为我们沏的第一壶茶,是他的公司经营的三衢味新茶,是海拔不高的丘陵地区种植的新品种。刘总为我们沏的最后一壶茶,来自云南海拔2000多米高山上的千年古茶树。从低丘到高山,从新茶树到老茶树,我们于短短几小时之间,经历了茶世界沧海桑田的巨大变迁。
最高品位的茶和情感一样都是无价的。刘总现收藏的最早的茶叶,计有1976年的绿茶,1978年的花茶和大红袍茶,还有千年古茶树上采制的红茶。刘担任着设在江西的陆羽古树茶研究会会长,那是多年的茶叶收藏支撑的身价。
我这个俗人当时傻傻地问,那陈茶叶能泡着喝吗?个子不高、面相普通的刘总对我这样的茶盲,极有耐性。他说,“三年为陈,五年为药,十年为丹,数十年为宝”。茶叶多年陈化后,味绿素、多酚类物质,茶黄素一系列的化合物相互氧化,进一步与氨基酸、蛋白质类结合,形成陈香,非常有益于人体健康。这堂关于陈茶叶的知识课,令我脑洞大开。
人对茶投入情感,茶以十倍回报。刘总的公司长期坚持品牌取胜,他在开化的400多亩茶园,品质明显好于别家。一位同行不服气,于是两人品茶论英雄,结果同行品了第一口茶即认输,后来两人成了切磋茶艺的好友。
这几年因公款消费大幅减少,名茶销势明显不好。刘总告诉我,那些做单位生意的日子不好过,但像他这样踏踏实实做品牌的倒也挺好。2015年销售茶叶18万斤,是上年3倍;销售收入1.2亿元, 是上年2倍。我本俗人,口口声声离不开俗气的数字,然而那数字后面,真心反映着茶人辛劳回报的真金白银。
改革开放初期,茶担当着脱贫重任;甚至当下,茶仍担当着促进山区发展重任。1981年跟随领导调研山区经济,记得当时在嵊县(现嵊州),县领导把茶叶产量超万担作为一个重大业绩汇报。近年来,嵊州茶叶产量稳居全国第一,可惜他们并无响当当的名茶。嵊县是我儿时记忆中的穷地方,1990年,嵊州农民人均纯收入超1000元,名列当时全省76个县和县以上行政区划第35位,茶的贡献,不可埋没。
这几年一直在浙西南山区行走,几乎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名茶。诸如缙云黄茶、景宁惠明茶、泰顺三杯香、江山绿牡丹,等等。还没喝着那些茶,就感到芬芳扑鼻,浓郁醉人。令人可喜的是山区的市县政府已深刻感知到茶的品牌效应,开始与茶农和龙头企业一起创建名茶。名茶不再可望而不可即,正越来越多地进入寻常百姓家。
茶中有情,茶中有景。那一杯茶放您面前,无论龙井还是龙顶,或是金骏眉普洱,抑或名不见经传的农家炒青,都是一道风景。然而那景却总还是要情感体味才行。当您火气慢慢消退,性子慢慢耐下,那才真当是,看在眼里的是景,啜到口里的是情,沁入内心的是静。恰如刘总那天晚上跟我说的,“情景交融的时候,才能泛出意境”。
(作者系省体改研究会副会长、省信息化和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首席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