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2版:要闻

共贺浙昆一甲子

五个娄阿鼠同台献演《十五贯》

  本报杭州4月1日讯 (记者 刘慧 实习生 杨少志) 舞台上,星光熠熠,名家荟萃,名角争辉。4月1日晚,由省文化厅主办的纪念汤显祖和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浙江昆剧团建团60周年、浙昆《十五贯》晋京演出60周年、浙沪苏长三角三地联动杭州站演出在杭州剧院上演。

  三地联动、七团齐聚共贺甲子。1日晚浙昆携手上海昆剧团、江苏省演艺集团江苏昆剧院、永嘉昆剧团、北方昆曲剧院、江苏苏州昆剧院、湖南省昆剧团的名角儿同台亮相,为观众们献演这出《十五贯》:5个况钟,5个娄阿鼠,各具特色,轮番上场。60年来,这是头一次。怪不得,楼上楼下,来自全国各地的昆曲迷们早已将剧场挤满。

  在观众的一片叫好声中,第一场“鼠祸”中的娄阿鼠吕福海,第二场“受嫌”和第三场“被冤”中的娄阿鼠刘异龙,第六场“疑鼠”中的娄阿鼠陶波,第七场“访鼠”中的娄阿鼠田漾分别登场,最激动人心的是,第八场“审鼠”中的娄阿鼠王世瑶上场,整个剧场都沸腾了。“真不愧是大家!”而对5位分别扮演况钟的计镇华、张世铮、陶伟明、缪斌、程伟兵,观众们也同样报以热烈的掌声。这10位演员中,年纪最大的王世瑶和刘异龙,77岁,最小的是80后的田漾。

  台上这些角儿,差不多都是新中国成立后,各地培养的第一代和第二代昆剧演员中的佼佼者。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师从昆剧“传字辈”大师。之后他们成为各地昆剧院团的台柱,恢复演出了大量传统剧目,还创排了一批新编剧目。近20年来,他们又培养了第三、四、五、六代昆剧传人。全国昆剧界当今最红的角儿几乎都是他们的学生。

  当庆贺浙昆60岁生日的第一场演出在观众们的掌声中落下帷幕时,已有数百年历史、被称为百戏之祖的昆曲仍然艺术常青——三地师生同台,是技艺的促进,是艺术的交流,也是风格的融合。昆曲的发展离不开多年以来国家对昆曲事业的支持。浙昆借《十五贯》庆生,展示了半个多世纪昆曲院团在剧目、人才上的继承和发展。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2 五个娄阿鼠同台献演《十五贯》 2016-04-02 643864 2 2016年04月02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