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浙江金融做好“加减法”
记者 袁华明 通讯员 张薇 夏水夫
本报北京3月31日电 (记者 袁华明 通讯员 张薇 夏水夫) 记者从3月31日在中国银监会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浙江银行业近年来既做好优化资产的“加法”,也做好减轻资产负担的“减法”,让浙江银行业成为我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推手。
金融服务实体招数多
从稳投资、促转型的方向引导银行业结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地方产业发展规划,加强对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的信贷保障
近年来,浙江打出“五水共治”、“三改一拆”、“浙商回归”、“四换三名”、特色小镇等经济转型升级组合拳,有破有立、转换动力。浙江银监局副局长傅平江表示,这些其实都是围绕供给侧开展的先行改革实践。
组合拳的背后离不开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支持。中国农业银行浙江省分行行长冯建龙认为,浙江经济在转型升级组合拳推动下,加速出清一些传统过剩产能,培育新的增长动力。浙江的许多探索无先例可循,面临着先行实践的“烦恼”。浙江作为市场经济和外向型经济大省,在国际、国内两大市场没有明显好转的情况下“爬坡越坎”,面临异军突起的“烦恼”;浙江经济逐渐形成增长中高速、产业中高端的新常态,也面临经济增速放缓、增长动力从产能扩张向创新驱动转变过程中“成长中的烦恼”。
记者从浙江银监局了解到,日前该部门已出台银行业支持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不仅从稳投资、促转型的方向引导银行业结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地方产业发展规划,加强对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的信贷保障,大力支持“五水共治”、七大万亿产业、特色小镇建设、江海联运等,同时也从补短板的角度建立科学的小微金融评价体系,强化差异化监管导向,推动“进园、进圈、进链、进村”和“上网触电”,鼓励网络化、信息化、批量化发展。据不完全调查统计,仅浙江银监局辖内的12家银行,到2015年底支持“五水共治”的项目就有631个、融资余额986亿元。监管部门还鼓励银行业支持“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引导银行业全力保障国家战略落地和我省各类重点项目建设。
做加法扶持新兴产业
转换发展动能,需要创新驱动,服务“双创”的金融举措让浙江企业受益颇多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银行更青睐哪些行业、哪些领域?包括三农、小微企业贷款在内,普惠金融是浙江银行业紧盯的方向。全省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和户数继续保持全国首位,而信用农户建档覆盖率超过83%,基础金融服务“村村通”达92.16%。
中国农业银行浙江省分行近三年来共退出“两高一剩”行业和“僵尸”企业贷款630亿元,同时账面新增贷款1550亿元,主要投向新能源汽车、新材料、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两者相加相当于新增2180亿元的优质资产,占到全行信贷规模的26.7%。
转换发展动能,需要创新驱动,服务“双创”的金融举措让浙江企业受益颇多。杭州银行早在2009年就设立了专门服务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科技支行,以灵活、高效、优惠的金融服务,支持了一大批科技型成长企业。截至2015年末,杭州银行已在北京、上海、深圳、南京、合肥、宁波等科技型企业密集的地区设立了16家科技文创专营和特色机构,并在国内率先创立了科技文创金融事业部。杭州银行行长宋剑斌说:“到2015年末,我们服务的科技文创企业客户已达4005户,累计贷款投放超过1000亿元,融资余额206亿元,真正做到了服务中小微企业。”
我省在嘉兴开展科技金融试点,重点推进组织架构、考核机制改革,设立专营机构、专门团队,在客户准入、风险控制、降低成本等方面突破,扩大“双创”金融服务覆盖面,创新“双创”系列产品400余个,支持创业客户近10万户。据了解,我省将继续鼓励设立科技专营支行和专营部门,积极争取投贷联动试点,加大对科技创新型企业的支持。
农村金融既是当前金融服务的短板,也让银行业看到了未来发展的蓝海。据介绍,当前农民贷款最大的障碍是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滞后、缺乏抵押和担保、信息又不对称。冯建龙表示,他们创新推出了农村金融“六自治”服务模式,以村两委为依托,采取“客户自荐、担保自组、借款自主、用款自律、服务自助、守信自励”的方式,将村民的个人信用、品德等纳入村集体的民主自治体系,变为可融资的资本,经审批在村里就可以自助贷到款项,而且随借随还。“目前已经在全省创建金融自治村467家,遍及所有县域,发放贷款32亿元,惠及农户近2万户,没有一笔逾期。”
做减法去杠杆去不良
浙江经济转型升级成效明显,新动能逐步增强;银行业不良贷款季度环比增幅在趋缓,银行业抵御风险的能力比较强,足以应对中短期风险
近年来,浙江经济先于全国遇到了增速放缓、传统动力减弱的瓶颈,企业经营风险和银行信用风险提前暴露,带来不良贷款上升的问题。对此,浙江银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自2011年底温州银行业出现风险开始,浙江银行业风险暴露已经持续一段时间。我们认为,这是经济金融转型发展过程中必将遇到的阵痛,浙江银行业不良贷款风险总体可控。”
担保链、资金链风险问题一度困扰浙江的一些地方发展。浙江银监局创新开发企业担保圈风险识别工具,通过精准定位、及时预警,推动各方在恰当时机介入化解关键点企业风险;试点探索三个清单一张网,即建立企业欠息清单、重大风险企业清单、逃废债线索清单和银政企三方联动的信用风险防控网;积极推动地方政府发挥政策性担保体系在置换出险企业担保方面的作用,阻隔担保链风险蔓延。
“坚持以绿色信贷为导向,坚持有保有压,支持浙江出台的一系列组合拳,推动淘汰落后产能和整治脏乱差小作坊。”浙江银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从近期开展的“僵尸企业”调研看,浙江总体情况相对较好。
中国信达浙江分公司总经理胡德介绍说,2012年到2015年该机构累计尽职调查不良资产超过7000户,成功收购其中的2814户,合计收购债务本金近680亿元,累计投入收购资金超过224亿元,不良资产吞吐能力不断增强。
“我们相信首先遇到问题的浙江银行业也将率先走出困境。”浙江银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浙江经济转型升级成效明显,新动能逐步增强;银行业不良贷款季度环比增幅在趋缓,银行业抵御风险的能力比较强,足以应对中短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