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对蓝天挥巨笔
——悼著名作家张笑天
杨新元
清明将至,我又怀念起一位曾经的老朋友,一位一生勤于创作,硕果累累的老作家——张笑天。这位曾经的吉林省作协、文联主席、名誉主席,因病医治无效,于今年2月2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7岁。
在我珍藏的照片上,笑天还是那种招牌式的笑,真诚、憨厚。看着他的笑容,往事涌上我心头。杭州与吉林长春,相隔万水千山,但我与张笑天同志却曾经经常电话、书信来往。是文学,把我们这两个曾素昧平生的人连在一起。不知有多少次,在我们浙江日报钱塘江副刊的“名家特稿”栏目稿源匮缺时,只要我打张笑天电话,或者按张笑天的地址写信约稿,我总会如愿以偿,收到他的精品力作。
张笑天同志1939年11月13日出生于黑龙江省延寿县,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他一生著作等身,获奖无数。出版了《张笑天文集》40卷。电影《末代皇后》获第四届巴西国际电影节特别奖;中篇小说《前市委书记的白昼和夜晚》获1985~1986年度全国第四届优秀中篇小说奖;电影《开国大典》获1989年中国电影金鸡奖、第十三届大众电影百花奖和1989年度中国电影政府奖,并入围奥斯卡国际电影奖角逐;电影《重庆谈判》获第十届大众电影百花奖,同时获1993年度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电影《世纪之梦》获1998年度中国电影华表奖;电影剧本《世纪之梦》获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剧本奖;剧本《白山黑水》获首届中国夏衍电影文学奖……
我记得与笑天同志交往始于2001年。当时,浙江日报的文学副刊钱塘江开始改版,策划了“名家特稿”这个栏目。除了上海与北京的一批当代名作家,比如北京的张抗抗、从维熙、陈祖芬、邓友梅等,上海的赵丽宏、赵长天、叶辛等,我们还通过中国作协的浙江老乡陈琦嵘先生,在全国各省圈定了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的名作家。张笑天就是在那时与我交上了朋友。因报纸的版面限制,一般每篇主稿都在两三千字左右。作为一个知名作家,笑天却从来不以小而不为。每次向他约稿,他总是爽快地应允,并按时把稿子寄过来。2006年,中国作家协会在宁波召开年会,一大批名家前来开会。我带了副刊编辑赶到宁波会场。这一次,我与笑天是第一次见面。我们一见如故,两个人还合了影。事后,我们在周末版上先后报道了张笑天、张抗抗、陈忠实、刘恒、李存葆等一批名家。
笑天的文章大气,文采斐然,闪耀着思想的火花。比如他给我们的特稿《人格与品格》,就是一篇袒露自己心声的好文章。文内说:“我以为作家最看重的是写出作品来,你不要在乎畅销书的排行榜,你不必嫉妒影视明星为什么那么红,你也不必计较评论家的目光是否对准了你,甚至不要把拿不拿奖当成一回事。这不是阿Q精神。写阿Q的鲁迅,以及他以前的曹雪芹,更远则可上溯至李白、杜甫、屈原,对这些古人来说,稿酬、奖杯、职称、津贴,统统不知为何物,他们的作品照样伟大,照样传世,他们的素质是什么?对生活充满爱,鞭笞丑恶,歌颂善良,以天下为己任,他们活得很艰难,却活得很滋润,他们的精神素质注定渗入他们的作品,人文合一,真正的文如其人。读者、时间是检验作品的唯一尺度。你的作品朽与不朽的分水岭,便是你的自身素质,归结起来是人格,这人格当然是包容在艺术的光环之中的。”真是字字珠玑。
笑天正直理性,虽然也曾在人生的道路上遭遇坎坷,但他始终笑对人生,笔耕不辍。他曾在一篇文章里这样写道:“我一直庆幸拥有一笔财富,这财富不是金钱珠宝,而是坎坷的经历,甚至包括灾难。养尊处优和平静的象牙塔里的生活,对于作家来说并非幸事。人的一生是由无数曲折的链条组接起来的生命轨迹,这条链条上扭结着所有的痛苦、欢乐、彷徨、迷惘、挫折和成功,它们构成了我生命的乐章,也是我作品精髓之所在。”
笑天勤奋踏实。为了当作家,笑天下过不少人难以想象的笨功夫。一本《新华字典》,8800多字,怎么念怎么解,他全给背下来了,人们惊为奇迹。其实人们只看见了结果,却不知道为了这结果,他是怎样把别人用来闲玩和吃饭、睡觉的工夫都拿来用功的。如果把张笑天在长、中、短篇小说和电影、电视剧五大方面的创作成果,分给五个人,那么,这五个人都会在中国当代文坛成名。一个人同时干了五个人的活计,而且都干得相当不错。张笑天从东北师范大学毕业后,当过10年中学语文教员,他让学生作文,自己也和学生一起作文(范文),他让学生留心观察生活,自己也跟学生一道观察生活。
在我的书柜里,有许多名作家的签名本。笑天的长篇小说《太平天国》上、中、下,《寻找天使》上下册等,是那样醒目。我从书架上取出笑天的作品,想到笑天已去了另一个地方,不禁潸然泪下……
笑天曾告诉我,他在客厅里自书了一幅中堂,是这样的几个字:“温不增华,寒不改叶,宠辱不惊。”他说:“一个人真的做到宠辱不惊,其实是很不容易的,但我向往之。” “宠辱不惊,任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看天上云卷云舒。”这就是笑天。
笑天,一路走好!
(作者系中国作协会员,浙江日报高级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