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8版:美丽乡村·延伸阅读

朱氏旧宅:
民国建筑活标本

  绍兴中兴南路79号,对于很多人来说,或许只是走过路过的一道路边风景,但真正走进去却“别有洞天”,其中一幢单体建筑为青砖的灰瓦房,外墙勒脚及房屋檐口保留有精细的装饰线条,透露着浓浓的民国范儿。

  这幢砖木结构的公寓式小庭院,高3层,青灰色砖面,小瓦覆顶,正立面为门廊、阳台,底层有一走廊通往各房间、客厅,中部设一架木质楼梯通到各楼层,房间内都铺着木质地板。

  关于房子的具体名称,知之者甚少。在此看门的66岁保安胡松泉说,该房为民国时期绍兴知名慈善家朱阆仙所有,至今已有100多年历史。朱阆仙(1873-1939),原名世焕,改名文煜,字心焘,祖辈世居安昌白洋,是晚清、民国时期绍兴著名的慈善家,关于他的“冬施姜汤夏施茶”、“设粥厂救饥民”、“设药局济贫病”、“贫不能殓者施棺材”等种种善举,在绍兴皆有口碑,而这个宅院在当时也算是绍兴一等一的豪宅。

  此外,根据周建人《鲁迅故家的败落》一文记载,鲁迅曾在1919年底,一个下雨而寒冷的夜晚,回到阔别多年的故乡绍兴,这是他最后一次回故乡,同时还要带着母亲、妻子和兄弟一家启程到北京寻觅一个安身之所,而鲁迅家人为了尽快把老宅卖出,就是把连同百草园在内的整个周家新台门全部卖给了朱阆仙。

  胡松泉在此看门已有7年时间,说起老房子来已是如数家珍。他说这幢房子不仅单体建筑独特,楼道紧凑,整体布局合理,设施保留完整,还有一个地下室设计得非常巧妙,他曾拿着手电筒进入过地下室,发现下面有4个透气的防潮孔,顶部垩着白水泥,实为一方贮酒的宝地。

  而租住在朱氏旧宅二楼,开律师事务所的绍兴天平法律事务所主任陆金祥介绍说,此屋的设计精妙远非二三句话就可以形容:一是该房屋坐北朝南,至今仍保留着当时的门框、木门、铁艺窗栏和外墙材料,即使夏天遇到暴雨侵袭,南面的窗户也不会遭受雨水倒灌;而且在下午2时20分以后,阳台不会受阳光直射,这在设计上实属巧妙!二是二楼阳台西侧有一条“S”型廊道,夏天只要将卧室、阳台的大门打开,就会有一股清风从廊道内自然流过,丝丝凉意沁人心脾,类似有“防空洞”的效果;三是屋顶天沟等排水系统看似简单却非常实用,有一次他曾因上面积攒了诸多落叶而对其进行改造,结果弄巧成拙,反而造成了屋顶的渗水。

  与绍兴第二医院的“红楼”、东街真神堂、袍江鲍氏小洋房等民国建筑相比,中兴路上的这幢青砖灰瓦建筑,或许名气上不及它们,但其实也非常具有代表性。并且,从它目前仍在租住使用的情况来看,完全称得上是绍兴民国建筑中至今还活着的一件标本。

  “作为一个历史文化深厚的城市,需要保留有各个时期的多样式房屋建筑。眼下,当绍兴街巷里弄民国时代的老房子越来越少的时候,这幢房子的价值也愈发显得珍贵,我们应该把它介绍给子孙后代,同时也让它尽快成为这座城市的一道靓丽风景线!”绍兴当地一位越文化研究专家这样说道。


浙江日报 美丽乡村·延伸阅读 00018 朱氏旧宅:
民国建筑活标本
2016-03-29 12840794 2 2016年03月29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