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成县坚持正确发展导向,加快生态富民步伐——
“旅游+”热了深山小镇
本报记者 沈吟 县委报道组 刘进希
文成县铜铃山镇,这是一个地图上还来不及更新的地名。
前不久,文成县部分行政区划调整获得省政府批复。文成的群山之间,在原西坑镇的管辖范围内,多了一个新的乡镇——铜铃山镇。“新设铜铃山镇,相信县里也是基于更好发展山里旅游资源的考虑。”履新不久的镇党委书记蓝建荣告诉记者,镇里的工作人员还未全部到位,但一大堆事务早已“堆”上了日程。
新设的深山小镇,新上任的镇党委书记,这一切似乎都昭示着文成摘掉“欠发达县”帽子后的新生。
在此之前,蓝建荣的职务是西坑镇镇长。如今,工作地点变了,职务变了,蓝建荣走村跑项目的习惯却没变。跟着蓝建荣的脚步,我们沿着从县城通向铜铃山镇的省道一路前行。这条去年刚扩建的省道,早在担任西坑镇镇长时,蓝建荣就已走过无数遍。当车子开到中垟村的廖金标家门口时,两人熟络地打起了招呼。
蓝建荣问:“听说过节的时候,你们生意很好?”
“就春节这几天,收入大概有十几万元吧。”廖金标咧开嘴笑着说,比以前养猪的时候好多了。
通过两人的交流,记者得知,这家取名叫“农家小院”的餐馆,今年2月6日才正式开张。没做任何广告,小小的农家乐,在春节期间彻底火了。
50岁的廖金标原先是村里的养殖大户,有两百多头猪羊。后来,为了保护当地的水源,山区库区进行整治,养猪这条路走不通了。接下去的生计怎么办?镇干部、村干部纷纷给老廖出谋划策:“现在旅游业这么火,你们不如开一家农家乐餐馆。”
“一产围绕旅游种,二产围绕旅游办,三产围绕旅游做。”这是蓝建荣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也是文成把旅游产业作为经济升级版“一号产业”的真实写照。
听过镇村干部的建议后,去年10月,一场特殊的电话“家庭会议”召开,在杭州打工的弟弟廖金德首先响应。多年前,为了脱贫致富,廖家四个兄弟姐妹纷纷离家,如今,他们先后返乡,回到深山,开起了农家乐餐馆。
一方好山水育出的好食材,得到了顾客的好评。“正月初一,27桌客人,有人干脆自己搬桌子到屋外空地,露天就餐;还有十几位客人,连着初一到初五天天光顾。”回忆起春节的生意,廖金标喜上眉梢。
短短的春节7天,“农家小院”的营业额就达到了十几万元,这让廖家人始料未及,但蓝建荣却不感到意外。“原先山里人靠山吃山,生活困难,现在旅游收入逐年上升。铜铃山镇有3个景区、两个滑雪场,良好的旅游资源,带动了周边村民返乡就业。”有人开民宿,有人开餐馆,村民的收入大大增加。
望向廖家门前的道路,不时有私家车经过。随着开发力度的加大,天鹅堡小镇、绿水尖滑草滑雪场等藏在深山中的旅游资源,正迎来越来越多的游客。
文成“八山一水一分田”,在脱贫致富的实践中,文成扬长避短,捧起了生态的“金饭碗”。“生态发展开出致富良方,旅游带动了当地发展。接下去,我们正在做新的城镇规划,把特色小镇做好,做出铜铃山镇的旅游特色,让村民的钱袋子鼓起来。”蓝建荣的计划表,已经排得满满,他相信,依托旅游的发展,像廖金标家一样迎来新生的文成家庭,一定会越来越多。
【一年成绩单】
旅游总收入增逾三成
2015年,文成县旅游产业发展加速推进。全县旅游总收入、接待过夜游客、景区门票收入分别增长34.5%、55%和50%。
新兴业态培育初显成效。引进总部经济企业8家,实现年创税2556万元。完成“特农汇”、“侨品汇”O2O体验中心建设并正式对外营业,建成“赶街”农村电商服务站123个,全年实现网络零售额5亿元,增长75%。大力发展乡村精品民宿,引进“清新途家”等品牌连锁企业,成功打造一批特色民宿客栈。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健全困难家庭结对帮扶长效机制,持续加大低保、助残、济困、就业等社会救助力度,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609人,建成县社会福利中心并投入使用。
【县委书记如是说】
生态富民两手抓
文成县县委书记汪驰:2015年,是文成欠发达“摘帽”的第一年。为了实现“摘帽不感冒”、“摘帽能快跑”,这一年,文成县四套班子围绕筑牢生态屏障、加快富民强县两大目标,以赶路者的姿态,做了几件文成发展最需要、百姓最期待的要事、新事和实事,全县主要经济指标高于预期目标。
2015年,我们确立“旅游+”的产业发展导向,重点培育体育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现代休闲农业、乡村民宿产业、电商产业、养生禅修产业等八大新型业态,并取得了明显成效,八大新业态的贡献率达到45%。全县坚持综合整治与生态创建并抓,顺利通过全省“清三河”达标县复评,摘取了“中国长寿之乡”、“国家生态县”、央视微电影基地三张国字号金名片。同时,以最大努力弥补民生欠账,更加注重精准扶贫,全力组织实施历史遗留问题化解、“十大民生实事”等六大扶贫攻坚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