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要闻

协调治理方能齐头并进

——“治水拆违找短板”系列报道之五

  “五水共治”讲究一个“共”字,各区域之间的协调治理,是其中应有之义。

  当前,“五水共治”已步入深水区。如何补上农村、近海、下游平原等区域治水的短板,是当下工作的重点。

  区域短板,差距在哪里

  经过两年多的实践,今年2月29日召开的全省“五水共治”工作视频会议,总结出了目前治水中不同区域之间存在的短板:“相对城市治水来说,农村是短板;相对内河治理来说,近海治理是短板;相对上游源头来说,下游平原是短板”。

  农村地区因地域面积较广、境况与城市相比更为复杂,因此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被许多人认为是“五水共治”中最复杂、也最难治理的一处短板,甚至有水利专家用“长征”两个字来形容其攻克之难。

  农工党衢州市委会主委吕玉茹就在今年省两会期间提出:农村地区相对于城市,污水管网等投入需求更大。她说:“以衢州常山为例,当地地势复杂、山地较多,污水管网项目建设成本约每户7500元,远超省里每户5000元的标准,仅省里核定的41209户,资金缺口很大。”存在的资金短板,让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推进速度较城市缓慢。

  另一方面,我省江海域面积广阔,是全国岛屿最多的省份,海岸线总长居全国首位。岸长水深,临港工业发达的特色,使浙江成为中国迈向海洋强国的先行样本之一,但也给近海治水带来了压力。作为江南水乡,浙江在内河治理方面经验丰富,对于近海治水这块短板,又该如何补足?

  此外,平原治水亦不可忽视。浙北地区地处杭嘉湖平原河网的末梢,地势低平、水体流动性较差,河道自净能力有天然的劣势。同时,浙北地区经济较为发达,存在工业点源、城镇污水垃圾、农业养殖等多重污染,治水压力远大于上游山区。

  扭转劣势,短板怎么补

  目前,这些暂时处于区域劣势之中的农村、近海和下游平原地区,究竟该如何立足于自身现状,查找并补齐短板?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浙江已意识到这些问题,相关区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

  2015年,浙江出台《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运行维护管理的意见》,今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到,要加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营管理。《2015年浙江省海洋环境监测工作计划》中指出,自2015年9月开始,对舟山116个陆源入海排污口开展6次月度监测和3次季度重点采样监测工作,实现对舟山全市范围内排污口的全程监测管理。

  因地制宜、合理规划的治水思路,让这些地区摸索出一条突围之路。杭州萧山区河庄街道在农村分散试点,通过对无动力、微动力、人工湿地等5种污水处理模式的处理效果进行可视化、可量化监测分析,从而为街道乃至全区生活污水处理系统的设计、建设、管理提供参考。

  舟山的海岛治污工程,反映出近海治水中存在的共性困难。“舟山共有156个村在偏远小岛。海岛渔村众多、分布散、情况各异,排污口放在哪?管网怎么布局?”舟山市农林与渔农村委员会副主任薛余斌一度愁眉紧锁。

  (下转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

  薛余斌带队挨家挨户上门踩点、调查,征求村民意见,采取“私人定制”的方式,选择因地制宜的精准治理模式。目前,在六横、衢山等大岛,舟山推行的是处理相对稳定的生物脱氮除磷工艺,而在枸杞、花鸟等旅游特色岛,则引入占地面积较小的治污工艺。目前,舟山全市已完成296个渔农村的7万多户渔农户生活污水治理,顺利实现“三年任务,两年完成”的治理目标。

  嘉兴就是浙江受困于下游平原地区治水瓶颈的地区典型之一。水质的蜕变,跟产业的转型脱不开干系。从2013年4月至今,嘉兴强势推进拆除违法猪舍,这个声名在外20多年的“猪三角”,生猪饲养量曾经占了全省总量的近五分之一。通过整治,就此告别“蚊蝇乱飞舞,处处猪粪臭”的过去,着力发展起具有生态循环、农业景观、农业文化等功能的高效精品农业。2015年,嘉兴市首度再现Ⅱ类水质断面。

  借力科技巧治水,也是补齐区域短板的手法之一。同样受困于下游平原劣势的慈溪,是宁波各县(市)中最为典型的结构性缺水地区。两年来,慈溪市共聘请35名技术专家,组建慈溪市“五水共治”技术专家团,与南京大学环境学院和其他环境专业院士工作站合作。他们专题研究的“浙东平原村镇河流生态功能协同恢复整装技术研究与综合示范”,成为宁波市科技惠民领域首个“科技治水”项目。

  “五水共治”,是一项必须做到全区域、零疏漏的利民工程。浙江正在全力补齐农村与城市、近海与内河、下游平原与上游源头治水之间的暂存短板,让各区域共享绿色发展的生态红利。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3 协调治理方能齐头并进 2016-03-27 浙江日报2016-03-2700018 2 2016年03月27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