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8版:政治纵深·倡廉

容错机制
期待发力

  “健全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给改革创新者撑腰鼓劲,让广大干部愿干事、敢干事、能干成事。”今年全国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建立“容错机制”,释放出一个鲜明的信号:改革发展过程中要宽容“探索性失误”,让干部卸下思想包袱,敢想、敢做,更要引导干部严以用权,科学、民主决策,不断提升执政能力和水平。

  当前,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特别需要领导干部敢于担当,以创新精神啃“骨头”,以改革魄力涉“险滩”,去尝试破解发展难题的新思路、新办法。

  但改革创新者受制于客观限制,在探路时面临着机遇,也冒着风险。“摸着石头过河”,“摸”对了路,鲜花和掌声相伴,一旦失败,难免招致“拍砖”批评和问责。

  在这样的背景下,建立容错免责机制,为敢于担当者担当的重要性显而易见。

  作为改革万里征程上的探路者和排头兵,绍兴、温州、台州等地更是先试先行,初步建立起一套容错免责机制。从试行情况看,这一机制的出台有效保护和调动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为勇于改革创新的干部添了底气和信心。

  但有一点值得注意。容错机制本身也是一项改革,要打破原有的藩篱,冲破既有规则的限制,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时间和大量实践经验的累积。改革成效几何?同样需要时间的检验和干部群众的真实反馈。

  目前,全省各“地方版”容错机制为干部搭建起了免责“框架”,只要干部不是“拍脑袋”决策、“拍胸脯”保证、出了事“拍屁股”走人,而是守牢廉政底线、公正透明干事即可免于追责的“板子”。

  但光有框架还远远不够,不细化规则,容错机制在实际运行中就会遇到种种困局,尤其在基层的改革探索和干事创业中,这类情况并不少见。规则不细化,一方面,肯干事、办实事的干部没有百分百的底气;另一方面,也会让个别人通过钻营规则,寻找漏洞,为失误找到脱责借口。

  可见,制定适用于不同单位部门的容错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健全问责情形,是这一机制亟待完善的地方。此外,容错机制在运行实施的程序上还要戴上一道“紧箍咒”。

  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的程序不仅关系到干部是否得到准确奖惩,更关系到干部能否在被容错后,继续赢得民心。除了执纪执法机关的调查、听证制度外,还可以通过召开民主生活会、个别谈话、第三方评估等渠道,对干部容错进行客观、公正、合理的评估。

  为了规避观察不足的风险,不妨给容错机制再多设一道保险:完善责任倒追和保护机制。即使超过了观察期,相关部门也能依据重启容错程序,确实犯错的追究责任,无错的公开澄清是非,消除影响,甚至可以给予一定的“补偿”。

  容错机制既已出台,期待通过各方智慧,让这项机制能发挥出强大的能量,帮助干部树立正确权力观、政绩观,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和水平,增强干部在改革创新过程中的决策自信。


浙江日报 政治纵深·倡廉 00018 容错机制
期待发力
2016-03-24 12828139 2 2016年03月24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