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4版:文化

公交诗人郭祥勤笔耕十年

为自己的
心灵打工

  本报讯 (记者 刘慧) “晨曦/朦胧的钱塘江畔/灯火阑珊的梦里/杭城已苏醒/拉开了晨曲的序幕……”20日一早,登上杭州公交177路,记者跟随驾驶员郭祥勤开始了诗意的一天。从地铁滨康路至陆家潭的20站路途,在“公交诗人”郭祥勤的眼中,一路是风景。

  今年57岁的郭祥勤,怀揣着一往情深的文学美梦,将生活中的点滴感受全部倾诉在诗歌里。开车的时候,他全神贯注;不开车的时候,他读李白、杜甫,把诗写进每一天的琐碎生活。他的诗歌,关于乡愁,关于眷恋,关于奋斗——当公交车司机和诗人的身份重合,让人不禁遐想这个生命的具象。

  郭祥勤是成立于1998年的杭州“诗人之家”的一员。在这个全国首个民工诗人之家,他与汗流浃背的民工兄弟一起,用诗的语言表达他们向往的精神世界——为生活歌唱,为心灵歌唱。

  郭祥勤从小喜欢舞文弄墨,高中毕业后务过农、当过兵。“初来杭州是2005年,我开20路和2路公交车。后来跑去绍兴做物流,开着小货车跑单帮。”因为爱诗、写诗,郭祥勤最终又回到杭州。“开车驶过杭州的大街小巷,我发现这个城市极具人文情怀,就连建筑工地的围墙上都刷着唐诗、宋词呢。”

  富有诗境的杭州令郭祥勤心醉,对这座城市爱得越发深沉。“这是一座苍翠的城市/绿茵的街巷如网格棋盘/公交车是绿色的棋子/游动在杭城动脉末梢的终点……”在这里,他从没停止过“写点东西”。“我务工在杭州/第一个工暇之日/终于见到朝思暮想的你/西湖——比我想象的还美……”毫无疑问,《西湖之恋》是他写给杭州的一首情诗。

  万家灯火中,总有一盏橘灯,为郭祥勤亮着。

  几年前,记者第一次跟随郭祥勤走进他在余杭区乔司的家,一间毛坯房,客厅里没什么家具,只有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盏台灯。郭祥勤径直走向书桌,拉亮台灯,没有女主人的家,顿时温馨起来。书桌上满是皱巴巴的纸,上面是他写的草稿。

  打工的日子,每当夜幕降临,劳累了一天的郭祥勤回到简陋的家,便开始滋润纸笔,用诗歌吟唱生活。“白天/在工厂里/我拿着工具;晚上/在宿舍里/我拿起笔/为自己的心灵打工……”这首诗,不仅是他打工生涯的真实写照,也流露出他对文学与精神的追求。他倔强的诗句被收集在省作协结集出版的民工诗集《运河呵,我的母亲》中。

  在杭州漂泊10年,郭祥勤先后写了300余篇诗歌,其中《房东大娘》等作品曾经在报纸上发表,兴奋的他专门给妻子打电话报喜。“她不信,说我吹牛。”

  也有人问郭祥勤,你一个司机,不去喝酒打牌,写什么诗啊?亲人也曾数落他:“不务正业,有这时间不去挣钱。诗能换大米吗?”他却始终认为,人不能被世俗的偏见界定自己的生活框架。“诗歌确实不能立刻兑换成大米,但读书、创作,必然会对人生产生影响。”

  郭祥勤说,杭州就是个诗歌之都,柳永笔下的钱塘繁华,杨万里眼中的映日荷花,辛弃疾描绘的元夕灯会,陆游梦里的深巷杏花……现在,G20杭州峰会进入倒计时,杭州又将为城市文化添上灿烂的一笔。入夜,郭祥勤饱蘸墨水,迎着《2016年的春风》写下一行行诗句:

  “在钱塘江臂弯里/拥着温馨的滨江/做着一个自豪的梦/G20的彩虹/从五大洲跨越到杭州/翠绿的城/花海的街区/芳香的风/百花的欢笑/G20峰会倒计时了……”


浙江日报 文化 00014 为自己的
心灵打工
2016-03-22 浙江日报2016-03-2200008 2 2016年03月2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