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生态和风情优势,培育内生动力,探索特色发展新路
景宁:唱响畲乡民族风
本报记者 金春华 县委报道组 叶尚蓉
3月16日,景宁县城,忙碌而祥和。
人民路从北向南穿城而过,凤凰灯、马鞍山墙、虎头门窗……两侧房舍从结构、涂色到装饰,无不提醒人们:这是一个“山哈”聚居的城市。
“半世的沧桑,不变的美丽……”婉转悦耳的歌声把我们带到景宁畲族文化中心,几名演员正在排练音乐剧《畲娘》。
“这是景宁历史上第一次排演音乐剧。不到一个月就是农历三月初三了,我们要去杭州演出。这也是首次把‘三月三’的开幕式放到景宁县外。”《畲娘》舞台总监刘建雄正带着几名工作人员准备道具。
音乐剧与“三月三”赛歌会不同,畲乡人可以“玩转”两者?“那是肯定的!我们准备一年多了,剧里剧外都很充分。”刘建雄的职务是景宁建设全国畲族文化发展基地办公室主任,有关《畲娘》大事小情都有发言权。
景宁,九山半水半分田,GDP曾一直排在丽水全市下游,全县约有三分之一人口选择外出谋生。“一直以来,省委、省政府都十分关心景宁的建设。”景宁县农办(扶贫办)负责人毛华庆说,特别是去年“摘帽”后,作为生态保护区之一的景宁,更坚定了走发展民族文化和生态的“文化名县”之路。
“2015年,景宁深化了打造全国畲族文化总部、做强畲族文化产业的规划。一大批源自畲族文化的本土产业迅速发展起来。”刘建雄说,《畲娘》就是在这个背景下诞生的。
“色如翠玉,有气如兰。”101年前,产于景宁环敕木山的惠明茶赢得了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质奖章。奖章背后,是一位善制惠明茶的畲族妇女与其汉族养女之间的传奇故事。《畲娘》以这段历史为蓝本,融入畲族文化相关产业之精华,也承担了宣传景宁茶产业、弘扬民族大爱的重任。
“知道惠明茶的人越来越多,我们的效益也越来越好。在县里各方面的支持下,我们去年又种了60亩惠明茶,现在基地有近300亩茶园。”景宁九重阳茶叶专业合作社社员、畲家汉子雷伟海因茶致富,去年住进了在县城的新房子。像他这样的茶农,在景宁已有4万之众。
器为茶之父。品惠明茶,何种器皿较好?刘建雄拿出了一套道具: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大漈罐制作技艺烧制的、质朴雅致的“畲祖烧”茶具。去年,80后景宁小伙叶其鑫在大漈罐的发源地——大漈乡建造了一个“畲祖烧”陶艺馆,让这一传统手艺焕发生机。
“《畲娘》一剧,从演员头戴的凤凰冠、身披的银饰,到穿的服饰、系的彩带、踏的畲族布鞋,再到喝的惠明茶、吃的乌米饭,都有像‘畲祖烧’一样的产业故事。”《畲娘》一剧的另一位舞台总监、景宁建设全国畲族文化发展基地办公室副主任叶巍娥戏说,《畲娘》甚至可以看成是畲族文化产业的“展示剧”。
“山歌盘起来,声声唱出心的告白……”畲族歌舞有着迷人的吸引力,不仅是器物,还有其内涵本身。2015年,景宁宣传文化部门又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
“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至今已诞生120多部像《畲娘》这样的大型歌舞剧,但绝大多数会演结束后就被束之高阁了。”《畲娘》的舞台监督、景宁歌舞团团长程智勇说,景宁决定从获得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金奖的《千年山哈》入手,尝试进行市场化、大众化改革。
2015年,由《千年山哈》改编而来的曲目《印象山哈》完成剧目提升工作,全年演出72场,为景宁吸引游客2.4万人次;其中的《畲妞踏春》等片段已成为当地群众跳广场舞的首选舞段,且传唱于街头巷尾。
凤凰鸣矣,梧桐生矣。绿色考核也激活了景宁县各级领导干部的“文艺细胞”。
“你看,景宁城市发展规划像不像一只展翅飞翔的凤凰!”站在地图前,景宁县文化局局长蓝利明说道,去年,概算总投资5.2亿元的“千年山哈”宫已稳步启动,总投资24.9亿元的凤凰古镇雏形初显,规划总投资40亿元的环敕木山畲族风情度假区建设全面铺开……“这些建筑将成为《千年山哈》、《畲娘》等畲家歌舞剧的‘背景图’。”
一台戏,千年畲韵,且看今朝。
【一年成绩单】
文化引领转型路
独具风情的民族特色、独一无二的人文历史和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让畲乡景宁在“摘帽”一年间闯出了一条具有特色的新路。
2015年,文化产业成为景宁经济增长新动力。文化发展指数考核名列丽水全市第一。全县三次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服务业占比达到56.1%;新增旅游业主体21户,文化产业市场主体14户,分别增长110%、133.33%,其中11户注册资本在1000万元以上;全县旅游总收入30.65亿元,增长29.08%。
2015年,是景宁城乡建设的丰收年。组团式大城区框架基本成型,将城区建设和景区建设融为了一体。畲乡小镇成为全省首批特色小镇之一。以“六边三化三美”为载体,整合投入4.18亿元,串点成线,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升级,引领美丽业态发展,被评为省级美丽乡村创建先进县。
2015年,这里美丽清新依旧。全年县城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36天,优良率96.8%,比上一年提高4.4%;地表水水质达标率100%;生态环境质量满意度居全省第三。
【县委书记如是说】
实践科学发展新路径
景宁畲族自治县县委书记林康:好生态、好风情需要好机制、好政策,才能发挥出最大的生态效应。我们按照“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增进民族团结上走在全国民族自治县前列”的奋斗目标,积极实践山区民族县科学发展的新路径。
具体来说,就是立足生态和民族品牌优势,全力培育内生发展动力,深化新城区、新园区、新景区、新山区的“四个新区”建设,让“中国畲乡、小县名城”光彩夺目。
山区美在山、活在水。我们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激发生态自觉,全力抓好国家主体功能区试点示范和国家级生态县两个生态“国字号”建设。通过深入推进“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四换三名”和“六边三化三美”等工作,继续淘汰落后产能,积极培育生态旅游、民族商贸、养生养老、文化演艺等特色产业,把生态优势转化为转型发展优势。
我们积极探索文化引领发展新路径,把“民族文化”品牌做优做强。坚定“让文化走进生活、让发展留下文化烙印”的理念,努力打造畲族文化总部,着力推进畲族文化有形化、项目化、精品化,将民族文化元素融入“美丽城乡”建设,以“畲族文化带”为核心,培育民族文化产业,不断实现民族风情向“金山银山”转化,彰显山区民族县新的文化自信,全力营造畲族人民的精神家园。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也是践行“景宁路径”、深化“四个新区”建设的攻坚落实年,我们将围绕“三个走在前列”目标,坚定景宁路径自信,以文化融入、美丽城乡、产业培育、扩大投资、民生民本、强化保障为重点,继续全面推进“四个新区”建设,确保“十三五”的良好开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