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把生态优势
转化为经济优势
丽水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绿色发展,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习近平总书记主政浙江期间,多次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到丽水调研时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对丽水来说尤为如此,只要你们守住了这方净土,就守住了“金饭碗”。近年来,丽水坚定不移地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生态发展之路,全力打造生态保护建设和生态经济发展“双示范区”,正大踏步地奔向“绿富美”。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和省委十三届八次全会精神,进一步把丽水“十三五”规划制定好,把明年的思路谋划好,打造“两山”样板,争当“双区”示范,力争与全省同步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美丽幸福新丽水。
把生态优势转化为
经济优势的总体思路
回顾这几年丽水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探索实践,有一条清晰的发展思路,概括起来就是“123456”。
坚持一个指导思想,坚持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作为丽水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这既是中央和省委对丽水提出的更高要求,也是丽水为破解生态环境保护与加快经济发展的“两难”课题,在升华发展理念的基础上,探索确定且一脉相承的指导思想。
创建两个平台,即建设全国生态保护和生态经济发展“双示范区”。明确把“双示范区”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平台、载体和抓手,是因为丽水有着良好的基础:我们正在创建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生态环境走在前列,生态产业特色鲜明,生态示范基础良好。
“绿、富、美”的目标追求,科学、精准、超前谋划“生态、生产、生活”空间布局。通过绿色发展,让“生态变绿、生产变富、生活变美”,实现“绿、富、美”,建设美丽幸福新丽水。
“四翻番”的战略目标,即到2020年,全市GDP、人均GDP、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重点抓好“五张报表”,即生态、经济、民生、平安、党建五张报表。2014年,丽水市民生活满意度、生态环境质量公众满意度、群众安全感满意率、食品安全群众满意率、市民对卫生状况的总满意率均列全省第一。
发展六大生态产业,即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服务业三大产业,以及生态旅游业、休闲养生(养老)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等三大特色产业构成的“3+3”的六大生态产业。
把生态优势转化为
经济优势的具体举措
如何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是丽水市各级党委、政府面临的重大课题。我们提出的具体举措主要有:
抓顶层设计。这些年来,我们通过抓顶层设计,建立起“战略构想——纲要实施——评估考核——改革创新”的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体系,并做到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
抓考核指挥棒。要把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制度落到实处,关键是建立完善一套符合生态文明导向、科学管用的考核体系,充分发挥考核的指挥棒作用。为此,我们建立了分类考核评价机制,将9个县(市、区)分为“三类考核区”:一是城市核心区侧重于城市建设、城乡统筹和经济社会发展兼顾的考核导向;二是生态经济区侧重于生态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并重的考核导向;三是生态保护区侧重于生态保护优先的考核导向,取消了GDP考核。重点考核发展、生态、民生、平安、党建“五张报表”,明确责任,奖优罚劣,确保生态文明建设各项重点工作加快落实。
抓产业体系。产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关键是要把产业培育好。在产业上,我们着力培育“3+3”生态产业,即以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现代服务业“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和生态旅游业、养生(养老)业、文化产业“三大重点产业”特色发展的“3+3”生态产业集群体系。
抓深化改革。我们围绕山区实际,积极推进低丘缓坡开发利用、农村金融改革、扶贫改革三大“国字号”改革试点,卓有成效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盘活农村资源,促进农民增收,改革呈现出蹄疾步稳、有力有序的良好态势。比如,作为全国农村金融改革的试点市,我们围绕“三农”需求大、融资难,城乡差距大、普惠难的“两大两难”问题,先后开展了林权、农民住房财产权、土地承包经营权“三权”抵押贷款工作,全面激活农民所拥有的林地、房屋和耕地等“沉睡”资产1800亿元以上,促进了农民财产资本化,真正实现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抓美丽经济。我市深入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大抓美丽乡村建设,让美丽乡村成为农民美好生活的幸福家园,成为市民向往的生态大公园。通过建设美丽乡村,打造美丽环境,发展美丽经济,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在抓好“老三宝”(养殖业、种植业、外出务工)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新三宝”(农家乐与民宿、农村电子商务、来料加工)。
着力培育“3+3”生态产业
生态农业。大力发展生态高效农业,推进了农业生态化、标准化、品牌化和电商化。创建了全区域、全品类、全产业“丽水山耕”区域公用品牌,可追溯体系建设覆盖全区域、全品类、全过程。大力发展食用菌、水干果、茶叶、蔬菜、畜禽、笋竹、油茶、中药材等八大精品农产品,新增绿色、有机和无公害认证农产品191个,2014年生态精品农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接近50%。
生态工业。在强力推进八大传统优势工业生态化改造的同时,积极发力扶持发展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文化创意、新能源、新材料等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去年,机器人产业已引进项目13个,总投资14亿元,并建成全省首个机器人特色产业基地;电子信息产业的龙头—绿谷信息产业园,已入驻IT企业34家;丽水经济开发区晋升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并成为国家级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
现代服务业。着力加快全市11个重点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突出抓好服务业50强重点企业培育和现代商贸中心、水阁物流园区等服务业重大项目建设,龙泉青瓷文化创意园、松阳浙南茶叶市场等省级现代服务业示范区的集聚和辐射功能不断增强。
生态旅游业。围绕生态旅游名城建设,着力打造千亿级第一战略支柱产业。通过努力打造5A级景区,不断深化旅游综合改革,深入实施生态旅游“1311”行动计划,积极融入浙皖闽赣国家东部生态文化旅游试验区。全市生态旅游发展水平不断提升,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总收入增幅连续7年排在全省前列。
休闲养生产业。依托“国际休闲养生城市”和“中国长寿之乡”这两块金字招牌,打响“秀山丽水、养生福地”的区域品牌,累计启动40个总投资近320亿元的养生(养老)项目。
文化创意产业。加快实施十大文化产业园区建设,扩大云和木玩、古堰画乡、龙泉剑瓷等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的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