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消保委统计表明,去年汽车及零部件投诉仍是热点之一
四大陷阱 谨防中招
本报记者 傅静之
ZHEJIANG DAILY
2016年3月18日 星期五
责任编辑:周静 版式:沈瀑
汽车生活
省消保委统计表明,去年汽车及零部件投诉仍是热点之一
四大陷阱 谨防中招
本报记者 傅静之
本周的央视3·15晚会上,以“阴阳价” 暗吞中间利润的二手车网络交易平台被曝光。这已是3·15晚会连续几年曝光汽车消费的相关黑幕了。浙江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简称省消保委)发布的《2015年度全省投诉情况分析》中表明,2015年受理的汽车投诉案件为1298件,同比上年的945件增幅达37%。
在通讯类产品、食品、服装等10个商品品类中,汽车及零部件的投诉数量居高不下。其中,质量问题引起的投诉652件,占到了所有汽车投诉的50.03%。
记者找来媒体报道的相关案例,梳理出以下4个方面的主要问题。
1.质量问题突出
媒体报道:新车4个月坏两次
去年7月20日,当事人柯先生通过温州某车辆销售有限公司,从天津某国际贸易公司处购买了一辆某豪华品牌越野车,然而该车在短短两个多月后就出现了故障。经该豪华品牌在温州开设的某4S店维修,确认故障原因是发动机曲轴油封出现漏油所致,为此,柯先生支付了2500元的车辆维修费用。
让柯先生没想到的是,去年11月16日车辆又遭遇抛锚,而且这次问题的原因还是出在发动机上。无奈之下,柯先生只好再次求助该4S店,这次柯先生竟被告知发动机已经彻底损坏,维修费用高达数十万元。
点评:部分新车购买后短时间频繁出现故障,多次维修不能正常使用。主要表现为转向制动失控,紧急情况下安全气囊未打开,发动机故障,油箱漏油,密封不严,水箱漏水,断轴,开关失灵等。
2.售后服务不到位
媒体报道:发票少开了4000元
郑先生在杭州一家4S店贷款买了一辆某豪华品牌中级车。去年12月7日去提车,开出来的发票,比总车价少了4000元。
郑先生要提的是该款车型标准型,首付9万元,贷款22万余元。按照合同约定,总车价319600元,但郑先生拿到的发票是315600元,差了4000元。郑先生说,按揭是按319600元审批的,发票少了4000元,导致按揭款下不来。4S店给出两个解决方案,对这两个方案,郑先生依然很纠结。
点评:因为双方事先没有明确约定,所以造成很多售后纠纷。汽车销售涉及诸多相关环节,汽车上牌、办理保险、缴纳契税等等。在这些服务环节中汽车销售商销售合同文本不规范,存在不平等格式条款,购车合同不明确提车时间,合同约定赠送项目不明;强制搭售汽车保险、装潢、附属商品等,还有商家违反按揭担保约定,成为投诉新热点。
3.维修质量没有保障
媒体报道:故意增加修理项目
胡先生的车子行驶里程已经超过5万公里,总觉得车辆的各项性能比以前略有下降,想到4S店做一次大保养。接待人员说,车子没啥大问题,加下机油,换下空气、机油滤芯,几百块就搞定了。但最后付费时却要1000多元,这让他有些窝火。胡先生看结算清单时,发现车子的空调清洗过,火花塞换过,还有一些原本没有提及的项目。4S店服务经理解释,车子预检时没发现这些问题,不过为安全起见,这些项目是必须要做的,胡先生只能无奈接受。
点评:很多车的故障光从表面看是看不出的,只能做过各种详细检查后才能发现,因此修理厂在通过接车预检确定基本维修项目后,最后可能会补充一些维修项目。这种情况下,大部分正规的修理厂都会与车主进行沟通,经过车主同意后,再进行修理。但有部分修理厂出于牟利目的,故意增加项目,或者根本就是小病大修,车主一定要警惕。
有的修理厂设备差,维修人员资质低,送修车经过多次修理仍不能从根本上排除故障;有的修理厂使用劣质或假冒零配件;收费标准混乱,价格差别大。
4.“返修车”销售现象时有发生
媒体报道:“新车”曾修过
去年3月31日,丽水黄女士在温州为父亲买了一辆越野车,车价104.8万元。当年6月4日首次保养时,黄父发现保养资料内还夹着《领料单》《施工单》,内容显示该车在提车前有过维修。后来被告知,新车在PDI检测中发现问题,因排挡杆破裂,3月29日换过排挡杆、变速箱模块和排挡杆周边线束。
PDI(Pre Delivery Inspection-交车前检查)指“新车售前检测”,是交车前必须的检查,检测结果须由车主验收、签字。同年6月,黄先生以“消费欺诈”为由起诉汽车销售公司,要求“退一赔三”:退回购车款、赔付三倍购车款。目前,温州市中院二审宣判:汽车销售公司赔偿车主黄先生35万元。
点评:经营者故意隐瞒产品的真实信息或将修理过的汽车再次销售。
题图为资料照片,与稿件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