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0版:经济

让“浙”里消费成为新名片

  浙江省工商局3月14日对外发布的《2015年消费投诉评析报告》显示,2015年度服务类消费投诉占据一半以上,已连续两年超过商品类消费投诉。这也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了当前新消费发展过程中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

  数据显示,在2014年,中国最终消费支出对GDP的贡献率就已达到50.2%,消费跃升为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一驱动力。与此同时,国内消费结构也面临升级的新情况。去年,伴随着境外旅游热,我国居民境外消费达到1.5万亿元人民币,这个庞大消费数字一方面反映的是国内中等收入群体强大的消费能力;另一方面,也暴露了国内商品和服务供给跟不上消费需求的尴尬。

  这种尴尬的成因在哪?工商部门的消费投诉评析报告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问题切入的角度,那就是眼下消费环境建设的滞后以及相关配套服务的不完善,成了制约新消费发展的一个突出短板。

  什么是新消费?国务院去年11月印发《关于积极发挥新消费引领作用加快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的指导意见》,为我们作出很好的解答。这个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我国已进入消费需求持续增长,消费结构加快升级,消费拉动经济作用明显增强的阶段。它按照符合城乡居民消费升级的方向,拓展增长空间的思路,提出了服务消费、信息消费、绿色消费、时尚消费、品质消费、农村消费等六大重点领域,涉及教育、医疗、文化等各个领域。这些领域既可以弥补传统消费增长空间收窄的缺口,又有利于提升人力资本、增强创新驱动的基础能力。

  以服务经济的眼光看,国务院这个指导意见提出的六大重点领域中,有多个领域就牵涉到服务类消费。而目前工商部门受理的服务类消费投诉持续增长,正说明包括制度供给在内的服务类消费供给短板急待补上。

  国际消费者联盟组织于1983年确定每年的3月15日为“国际消费者权益日”,目的在于扩大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宣传,使之在世界范围内得到重视。将假冒伪劣商品当众曝光、对不法商家作出重罚……作为消费者的节日,每年的“3·15”上演的这些场景,在提醒我们消费者权益保护永远在路上。同时,还揭示了进一步改进提升消费环境的重要性。

  今年“3·15”的主题是:新消费,我做主。这在我国经济发展面临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的现实情境中,更具有了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意义。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今年两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今年要深挖国内需求潜力,开拓发展更大空间。

  而消除制约新消费的障碍、扩大新消费空间,对深挖国内需求潜力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正在进行的两会上,有不少省市的代表、委员对“天价鱼”“天价虾”等“天价现象”,深入思考破解之策,建议通过加快改革发展和健全制度的办法加强引导预防,减少打补丁式的事后补漏。

  当前,如何完善新消费环境的建设已引起全社会的关注。我省作为消费大省,在这方面先行作出切实行动。3月10日,经省政府同意,省政府办公厅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优化市场消费环境的意见》。面对消费新环境、新需求、新问题,《意见》聚焦商品质量、网络购物、服务行业、广告市场、消费者信息安全等五大重点领域,规范消费市场秩序,扩大有效供给,增强消费信心,释放消费潜力。

  值得注意的是,该《意见》中提到的一些措施还有明确的时间表,如要在消费集中的重点场所加快建立消费争议快速处理绿色通道,力争5年新建500家。指导督促经营者主动和解消费争议,促进消费纠纷就近投诉、就近化解,等等。这反映了促进消费在决策者心头占有的重要位置。

  互联网时代,“生态圈”的概念不胫而走。与自然界以及网络虚拟空间一样,消费环境也需要一个良好的“生态圈”。这就要求包括政府决策在内,多方面营造适合消费升级的大环境。广受瞩目的今年央视“3·15晚会”主题就确定为“共筑消费新生态”,这当中除了“消费”这个关键词外;另一个关键词便是“生态”,它指的是形成新消费背景下一种安全便利、公平竞争、诚信守法的消费新生态。

  对于浙江来说,今年9月将迎来G20杭州峰会。届时浙江将让来自世界各地的客人体验到什么样的消费环境,这是一个令人期待的问题,相信浙江一定能高水平地交出一张出色的答卷。


浙江日报 经济 00010 让“浙”里消费成为新名片 2016-03-15 12830225 2 2016年03月15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