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7版:全国两会特别报道·众期盼

全国两会关注教育公平,记者探营杭州培知学校看民工子弟学校转型提升

外来娃,这里的学校欢迎你

  【核心提示】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发展更高质量更加公平的教育”“落实和完善农民工随迁子女在当地就学和升学考试政策”。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就学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如何让这些孩子享受到和城里孩子一样的学习环境和教育资源?近日,记者走进杭州培知学校,探访民工子弟学校升级提升的江干区样本。

全国两会关注教育公平,记者探营杭州培知学校看民工子弟学校转型提升

外来娃,这里的学校欢迎你

本报记者 石天星 通讯员 杨少志 马佳丽

  这些天,杭州培知学校校园里欢闹声阵阵。

  为让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能共享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教育,2013年,杭州市江干区教育局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收编”了区内三所办学条件简陋的民办民工子弟学校——九堡镇的三村学校、笕桥镇的培知学校、彭埠镇的御道学校。其中,三村学校被撤销,500多名学生分流至天成教育集团,培知学校和御道学校则从“民办民营”转为“民办公助”,让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享受优质免费教育,同时区教育局派驻公办学校管理干部到两校任总校长、副校长,以规范两校办学。

  “政府工作报告中说要 ‘发展更高质量更加公平的教育’,特别是 ‘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我一下子就想到了我们这样的学校。”天成教育集团驻培知、御道学校的总校长金勇指引着记者朝教室里看:这里和公办学校的教室一样宽敞明亮,还安装着电子白板和多媒体装备,一人一套课桌椅,能坐五六十个学生。

  培知学校的校训是“尚礼、崇德、自立、自强”,八个大字就竖立在教学楼屋顶上,孩子们对走过身边的老师和客人都会礼貌地问声好。这幢三层的教学楼正对着校门,米黄色硅藻泥粉刷的墙面干净又洋气,每间教室外面都井井有条地摆放着盆栽。因为正好课间休息,穿着蓝色校服的小身影挤满了走廊。

  “再让你看看我们学校以前的照片,这样就有对比了!”金勇点开电脑里的几张存照:狭长形的教室里,三四个孩子挤坐一排,共用两张课桌,教室光线昏暗,墙壁上腻着一层污垢。那时,人数最多的一个班有89个学生……“要说这两年学校有哪些提升,三天三夜也讲不完!”金勇感慨道。

  重建培知学校主教学楼,江干区教育局投入了400多万元;两校“收编”前只有一台多媒体设备,而现在48个班级全部配齐了多媒体设备……两年多来,江干区政府、区教育局在培知、御道两校的办学经费上已经投入3200多万元。

  提升的不仅仅是硬件。现在,培知学校对于教学质量都有新的要求;学校的老师每学期还会举办教学经验交流、教学反思交流等活动,每个周末都可以参加培训项目;公办学校的骨干老师也常来支教,一个学期公开课办不停。

  此外,培知、御道学校还实行“政府主导、社区举办”,由社区主任担任学校法人,对于学校办学中需要支持的地方,社区都会主动承担。培知、御道学校所处的黄家、五堡社区本地常住人口5000多人,外来务工人口则有5万多人,周边环境复杂,每天放学时,带着红袖章的社区干部和协警都会在小巷里认真指挥交通,保护孩子安全。

  “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落实和完善农民工随迁子女在当地就学和升学考试政策’,其实是一种导向,让全社会都来关注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这个群体。”培知学校的乔姗姗老师说,她曾给孩子们上了一节语文课——《去春游吧》,孩子们一听说周末去春游都高高地把手举起来,可是当她提议带上爸爸妈妈一起去时,一大半的孩子把手缩了回去……乔老师说,“外来务工人员工作辛苦,没有时间多陪伴子女,谁来给这些孩子更多关注呢?需要全社会。多些关注,孩子们就会多些幸福感。”


浙江日报 全国两会特别报道·众期盼 00007 外来娃,这里的学校欢迎你 2016-03-15 浙江日报2016-03-1500011;12828646 2 2016年03月15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