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7版:全国两会特别报道·众期盼

身有所栖
心有所寄

  礼生于有而废于无,人富而仁义附焉。一直以来,我省顺应逐渐富裕起来的浙江人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期盼,推动精神文明在广袤的田野上生根发芽。

  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应坚持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续方向,在浙江的广大农村,以文化礼堂为核心的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正通过凝聚传统民居的乡愁记忆、涵育家规家训的道德风尚,召唤着乡贤回归以延续乡土社会的文脉。在全省已建成的约5000座文化礼堂内,从“送文化”开始,近年来更注重大力培育礼堂文化,更加注重乡村基层内生文化建设,为乡土文化的传承和培育提供着可能。

  我省已连续四年将建设农村文化礼堂作为十大民生实事之一,今年的目标任务是新增1000个农村文化礼堂;我省“十三五”规划亦明确指出,接下来五年,要“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以农村文化礼堂为重点建设农村文化服务综合体”,为文化礼堂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以文化人,人以文名。德清东衡村以前依靠传统矿山经济,如今在关闭矿山产业、找准产业转型后,依托文化礼堂这一物质形态,挖掘诸如赵孟頫等传统文化底蕴,找到乡村文化发展的底色;并通过培植音乐、舞蹈、书画等文化艺术,将现代文明种进老百姓心底,从而推动农民群众在物质财富积累的基础上自觉追求文化、传播文化。

  东衡村人因矿致富,几乎有一半村民在县城或其他地方置买了房产。可如今,美丽的乡村和乡土文化,正吸引着越来越多走出去的东衡村人回来创业,促进村庄物质、精神继续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炊烟起了,我在门口等你。夕阳下了,我在山边等你。叶子黄了,我在树下等你……”余秋雨的这些文字,道出许多人灵魂深处的寻根冲动。而文化礼堂,正承载着乡村的精神根脉,潜移默化地沁润人心,推动文化奔小康。


浙江日报 全国两会特别报道·众期盼 00007 身有所栖
心有所寄
2016-03-15 12828645 2 2016年03月15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