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1版:生态

长兴方岩村既治水又护路

复活百年古村道

  本报讯 (记者 江帆 县委报道组 杨赟伟 张泽民)长兴县小浦镇方岩村位于“十里古银杏长廊”的中部,这里古木参天,自然环境优美,保存着大量古村和古道遗迹。

  近年来,方岩村遇到了一个难题:古道保护和现代化改造之间究竟该如何取舍?

  走在方岩村煤山下一段长300米左右的蜿蜒古道上,53岁的村委会主任许建中打开了话匣子,“像这样长长短短的古道,村里有不少。”脚下这条方岩古道是村里最长的一条,3月初刚刚修缮完毕。

  许建中边走边介绍,方岩古道长约1.2公里,横穿整个村庄,是当地村民出入的必经之路。现在村民都盖起了新楼房、买了摩托车和小汽车,古道渐渐满足不了这些交通工具的需要。前几年,好几条古道开始破了,有的还塌了,不少村民开始用水泥自行修补,慢慢地,途经村中的一段段古道,已经看不到昔日用石头铺就的模样了。

  “几百年的古道会不会就消逝在自己手里?”许建中一想到这个问题就着急。2014年,方岩村开始铺设农村污水管网,不得不在古道上凿开一米多长的口子。他提着厚厚一叠村里古道的历史资料,向小浦镇政府和村委会提出了修复古道、保存方岩村历史文化的建议。

  这个提议很快得到了村民和镇里的支持。去年开始,许建中跟长兴县的专家们学规划,一方面调整村里还没有动工的农村污水管网工程,尽量减少对古道、古建筑的破坏;另一方面,重点讨教如何修缮古道,并加以保护。

  古道过去所砌的石头,如今在周边已经找不到了。许建中专门去福建泉州淘到了最贴近方岩村古道面貌的茅山石。解决了原材料的难题后,借助方岩村正在实施的农村生活污水工程,边施工边修复古道,“我们一边‘五水共治’,一边‘生态修复’,一举两得!”许建中说,利用治水这个契机,村里的面貌将会大不相同。

  “方岩古道先暂定用茅山石修复300米,方便下一步调整。”许建中说,“修缮之后的古道,更加整洁更加宽敞,村民们出行也更方便了。”


浙江日报 生态 00011 复活百年古村道 2016-03-15 12830354 2 2016年03月15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