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1版:要闻

推进旧村改造 提升百姓福祉

海曙安置房:看得见风景的房间

  本报讯 (记者 江晨 区委报道组 张立) 走进位于宁波海曙区的“澄波华庭”,15幢最高达30层的高楼平地而起,橙黄色的外墙面和美式落地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与之相配套的社区服务中心和幼儿园也已竣工,不时有人前来打听,想要购买这个新楼盘。谁能想到,这些“高大上”的房子是海曙区望春街道西成、后孙村旧村改造的拆迁安置房。

  “新房里还装有太阳能热水系统。”原后孙村村民严世顺一有空就喜欢到即将入住的新家转悠转悠。他告诉记者,过去这块土地上四散着矮旧的三层小楼,凌乱的电线布满天空,垃圾乱堆、污水横流,一幢房子最多有十多人租住,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现在看到眼前一幢幢高耸大气的楼房时,他心里有说不出的快活,“儿子要结婚了,有新房体面得多!”

  海曙区旧村改造办公室负责人冯玉峰介绍,西成、后孙村旧村改造安置房是海曙区今年的旧村改造重点项目。该项目共建成15幢楼房、1730套房间,套内面积从60平方米至140平方米,分为7种户型,可满足1300多户拆迁村民的居住需求。自2013年“三改一拆”工作开展以来,海曙区已完成双杨、胜丰、吴家、联丰等多个村的旧村改造、拆迁安置项目,交付房屋3000余套。

  澄澈的双杨河将“澄波华庭”与去年刚交付的旧村改造安置房舒沁苑隔开。这个已经住满住户的现代化小区树木葱茏、鸟语花香。记者随机按响了6幢一家住户的门铃,48岁的户主李雪芬是双杨村人,邀请我们进屋坐坐。“我是2015年10月搬进来的,房屋102平方米,装修花了20万元,一家三口住足够了。”李雪芬说,她没想到安置房会在这么好的地段,旁边就是海曙区实验小学和宁波市中医院,小区周边就有菜市场,再往南500米还有大型超市和购物广场,就学、就医和日常生活都非常方便。“小区居民也是村里人,平时还能常在一起聊天跳舞!”

  据悉,海曙区全力以赴推进旧村改造,用心打造民生项目,提升百姓福祉。除西成、后孙村村民安置房项目,目前望春桥一期安置房项目、望春桥村旧村改造安置房项目也即将竣工验收。此外,今年当地还将新开工段塘安置房项目、姚丰安置房项目,计划总投资近50亿元。

  “通过改造整合了土地资源,不仅促进相关产业升级与区域发展共进,而且让安置村民享受到高品质的居住条件。”海曙区旧村改造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


浙江日报 要闻 00011 海曙安置房:看得见风景的房间 2016-03-14 12829615 2 2016年03月14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