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6版:全国两会特别报道·深思考

做好“亲”“清”
大文章

  在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民建、工商联界委员联组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领导干部而言,“亲”就是坦荡真诚同民营企业接触交往,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清”就是清白纯洁,不搞权钱交易。对民营企业家来说,就是讲真话说实情建诤言,遵纪守法办企业、光明正大搞经营。

  习近平总书记用“亲”“清”两个字定位和阐明新型政商关系,以其极强的现实针对性和深刻哲理,在代表、委员中引起强烈反响和共鸣,更为政商交往之道指明了方向。其实,对于官商之间该怎么交往,习近平总书记已不是第一次提及。2013年3月8日,他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曾明确告诫:面对纷繁的物质利益,要做到君子之交淡如水,“官”“商”交往要有道,相敬如宾,而不要勾肩搭背、不分彼此,要划出公私分明的界限。

  时下,有些地方和部门的政商关系“亲而不清”或“清而不亲”。有的干部如果没有“油水”、没有“好处”,就没有了服务企业的动力,不愿服务企业、为民办事;有的干部和企业家很“亲”,却掺杂了私心杂念,关系异化为勾肩搭背、不分彼此,官和商都获得了好处,但却损害了国家利益、民众利益。一些干部的腐化与堕落,很大原因就是没有处理好政商关系。据统计,在过去7年落马的75名省部级高官中,以“官商勾结”形式收受贿赂的就有75名,比例高达100%。薄熙来、季建业、刘铁男等,其堕落无不缘于与商人的“勾肩搭背”。这些事实表明,没有底线的政商交往就是腐败的催化剂。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刻阐述全面从严治党时多次强调“当干部就不要想发财,想发财就不要当干部”。各级领导干部在政商交往中,必须划清“亲”“清”界限,守住“亲”“清”底线,要谨记“伸手必被捉”,夯实底线、严守红线,又要增强宗旨意识,主动为企业提点子,积极为企业找路子,不抱“揩油”之心,更不搞权钱交易。

  各级领导干部在构建新型政商关系中做到“亲”,就要积极主动作为,靠前服务,了解和帮助解决民营企业存在的实际困难,使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感受到政府的关心和支持,融洽政商关系,在纪律规矩之内主动与民营企业接近,与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探讨市场、共商发展。在构建新型政商关系中做到“清”,就要严以用权、公平公正,用规矩来匡正权力,让手中的权力服务于市场、服务于企业,要严以律己,在服务企业中恪守纪律规矩,不越政治底线,不踏法律红线。

  领导干部的“亲”与“清”,既要出于自觉,也要有纪律和法治的保证。各级党政机关必须坚持从严治党,坚决落实从严管党治党责任,把作风建设要求融入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之中,全面提高党的建设工作水平。各级党组织要明规矩、申法纪,大力营造良好从政环境,筑“防火墙”,立“高压线”,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清除权力寻租空间,铲除腐败滋生土壤。


浙江日报 全国两会特别报道·深思考 00006 做好“亲”“清”
大文章
2016-03-14 12829662 2 2016年03月14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