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4版:文化

越剧名家登台献演经典戏

全明星版王派越剧专场在沪上演,5月将移师绍兴

  本报上海3月13日电 (记者 马悦)“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浅吟低唱,婉转多情。聚光灯下,看不清她的神情,但声音却是无比熟悉,吴侬软语中带着娇俏,体态依旧丰盈婀娜——13日,上海天蟾逸夫舞台,90高龄的越剧“林妹妹”王文娟,以自己作曲的苏轼《水调歌头》,拉开了“千里共婵娟”全明星版王(文娟)派越剧专场的序幕。

  今年是越剧诞辰110周年,绍兴市演出有限公司和上海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共同主办了“千里共婵娟——全明星版王派越剧专场”。作为绍兴“第十四届江浙沪闽经典越剧大展演”开幕演出,“千里共婵娟”还将于5月6日移师王文娟的故乡绍兴,在绍兴大剧院上演。

  久违舞台的王文娟显得信心十足,她不仅表示希望由此整理一些亟须传承的作品,也一再强调对越剧观众的感谢,更和主办方一道开出了120张50元的低价公益票。“我在传记中曾说,‘观众同志对我多年来热情支持,你们永远是我背后的依靠’,我的心里还是感谢,感谢大家关爱着我。”

  一曲歌罢,王文娟说:“我想念我的观众朋友,更加难忘我演过的角色,所以就借用苏东坡的《水调歌头》,谱进我的心声,倾吐我的心愿: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而这其中,也还有一份美好的寓意——“今年是越剧诞生110周年,邀请大家齐聚一堂,共同庆贺。”经过多年传承,“王派”已经成为越剧13个流派之中的一棵苍天大树。

  台下再次爆发出热烈的掌声,不少观众激动得热泪盈眶,感动不已。观看演出前,上海观众吴玉兰夫妇一直为王老的身体和体力捏把汗,直到看完开场亮相才松了一口气,“从我父母这辈起,就是王老师的铁杆粉丝。”追星多年,她早已把王文娟当作自家的长辈,隔三差五通过粉丝团向王老家人打听老人的身体情况。

  据了解,此次演出不仅是王文娟的个人艺术总结,也是越剧传统剧目的整理,希望能多挖掘失传多年的剧目,丰富越剧舞台。“我一直想,等我年纪大了、不能经常演出的时候,要把剧目通过排练整理记录下来,这些东西会不会对我们后一辈的人有点借鉴?优点他们可以用,缺点也可以避免。”王文娟说。

  王文娟扮演的“林妹妹”深入人心,却少有人知道“晴雯”才是她第一个成功演绎的红楼人物。因此,这次演出的“遗珠”折子戏,特别挑选了最受追捧、最有代表性、最少公演的剧本,最大程度真实地还原当年演出时的经典韵味:“王派”大师姐孟莉英演唱的《红娘叫门》,刚一亮嗓,台下观众便激动鼓掌,这是王文娟上世纪40年代的作品。出演《踏伞》的陈晓红不久前刚做了手术,一听到老师要开专场,一定要坚持表演;钱惠丽带来的《楼台会》,把观众的思绪一下拉回到经典的梁祝故事……

  暌违已久的越剧名家重登舞台,消息一出,顿时引起轰动。此次越剧专场从3月11日至13日在上海连演3场,1月19日开始售票,不少沪上戏迷从18日晚开始就漏夜排队,3场戏票早早售空,有不少越剧票友专程从美国等地飞来,更有铁杆粉丝连买3场的票,打算连看3天。

  为纪念越剧诞辰110周年,“第十四届江浙沪闽经典越剧大展演”邀请了多家国内著名越剧团,将上演几十场经典越剧大戏。每年五六月份,江浙沪闽经典越剧大展演都在绍兴举办,迄今已连续举办13年了。每年全国知名越剧团、优秀节目都会汇集到越剧故乡绍兴,使之相当于中国的越剧节。而且这一大展演已走出了一条市场化运作的路子,成为绍兴戏剧的一大文化品牌。


浙江日报 文化 00014 越剧名家登台献演经典戏 2016-03-14 12829537 2 2016年03月14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