鄞州李岙村新村建设新实践——
小山村的生态“大手笔”
本报记者 王庆丽 区委报道组 章燕飞
阳春三月,你若来到宁波鄞州区龙观乡李岙村,一定会惊叹于山沟沟里还有这么一片精美、雅致的浙派民居群:一幢幢3层高的独栋小楼整齐铺陈开来,深灰的屋顶,浅黄的墙面,配以飞扬的檐角和雕花的窗格,与周边连绵的群山相互映衬,美不胜收。
这么高大上的房子,不知是要用来做高档民宿,还是将要出售的别墅群?“都不是!就是阿拉村里人住的新房子!”面对疑问,李岙村党支部书记洪国年自豪地说。
据他介绍,这批新房是在鄞州区实施旧村改造、新村建设的过程中,按照村民原来的建筑面积和房屋位置翻修新建的,再过一个月就要正式交付给村民装修入住了。
“仔细看看,咱们村的屋顶有什么不一样?”刚进村,洪国年便指着近处的一幢房屋卖起了关子。
顺着他手指的方向往上看,记者发现,位于两侧屋顶中部的部分瓦片,与普通的砖瓦相比颜色更深,在阳光下发出浅浅的白光。环顾四周,村中每幢新房的屋顶,都有一小片这样的区域。
“这些会发光的瓦片,就是特制的光伏板。”洪国年说,这个光伏发电项目是村里去年引进的,现在村里新建的联排住宅和多层住宅共计344户,屋顶上都安装了这种分布式光伏电站,年发电量50万千瓦时。
2013年,宁波一家光伏企业上门寻求合作,经村委会提议、村民表决同意,通过发展这种绿色清洁能源的方式致富增收。除去政府补贴外,村集体将逐步拿出360多万元用于建设光伏发电项目。
“村民盖房子本来也是要购买砖瓦的,现在用光伏板替代了这部分瓦片,也节省了盖房成本。”洪国年乐滋滋地算账给记者听,从去年12月并网发电开始,李岙村每天能产生800-1000元的收入,预计8年后可收回投资,还有17年左右的纯收益期,村里能得到长期稳定的收益。
此外,除发电赚钱以外,村民每户每月还可以免费使用30度电。有了这个额度,本就极少使用空调等大功率电器的村民,电费基本上是零支出。
“过去农村的老百姓,房前屋后的野草野花拔都拔不过来,现在你们怎么还种上了这么多花草和灌木?”这趟走访下来,记者又发现一桩新鲜事。
“村里环境好了,绿化自然也得跟上。”洪国年在一旁说,以前农村的老房子,周边全是泥巴地,野花野草一不留神就疯长。现在,村里的路面都实施了硬化改造,它们也没了生长空间。为此,村里还专门拿出了80万元,用于村庄绿化的建设与养护。
半空中,电线电缆纵横交错,密如蛛网,这样的情形在广大农村地区十分常见。
不过,在李岙村内抬头四望,却全然不见这种煞风景的景像。原因何在?鄞州龙观乡新村办负责人王攀指着地面说:“村里所有的管线,都在这下面埋着呢!”
据介绍,在村庄改建的过程中,他们已陆续把各种管线全部铺设于地下。其中,雨污分流的污水管网位于最下层,电力、煤气、通讯、自来水等其他管线逐层依次向上,彻底改变了过去农村管线密布、乱搭乱建的情形。同时,来自各家厨房和卫生间的生活污水已全部接入污水管网,通过分散式的污水处理终端,经过生态处理达到综合排放二类标准后再排出,进一步保障了村庄水环境的良性循环。
行走在村中,只见溪流潺潺,石桥弯弯,间或有卵石铺地、凉亭点缀,走到哪儿都是一幅怡人的山居风景图。洪国年说,天然的地理条件,优美的村庄建设,就是他们发展的最大优势。下一步,他们还筹划利用龙观乡“中国桂花之乡”的优势,深挖生态资源,发展乡村旅游,让更多人走进李岙,畅游山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