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5版:全国两会特别报道·锐观察

敢向潮头竞风流

  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代表团参加审议时强调,要扬长避短、扬长克短、扬长补短,向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聚焦发力,打好发展组合拳。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工作的大逻辑。

  10多年来,浙江省历届省委以“八八战略”为总纲,一张蓝图绘到底,坚定不移地推进发展方式的转变,赢得了发展先机。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指引下,我省通过打出一系列转型升级组合拳,在市场化改革、制度供给、倒逼转型机制和信息经济等方面形成了新的先发优势,转型升级已经找到跑道、见到曙光。

  “十三五”是我省强化创新驱动、推进新旧动力转换的关键期,是优化产业结构、全面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关键期,是加强制度供给、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期,是协同推进“两富”“两美”建设、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的关键期,面对充满重大战略机遇和诸多严峻挑战的转型时代,我们必须持之以恒打好转型升级系列组合拳,打出发展新气象。

  倒逼产业转型升级,打好“外形拳”。近年来,我省以“治水”为突破口,打出“三改一拆”“五水共治”“四边三化”“一打三整治”等一系列“外形拳”,淘汰高污染、高能耗的低端落后产能,出清“僵尸企业”,既为新产业腾出发展新天地,又改善了生态环境,顺应了百姓期待。产业发展的“高颜值”背后,是发展理念的变化,是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思想的践行。省委书记夏宝龙强调,要把系列组合拳打得更漂亮、更有威力、更有成效,决不把脏乱差、污泥浊水、违章建筑带入全面小康。去年,我省正式给26个欠发达县“摘帽”,不再考核GDP总量,转而着力考核生态保护、居民增收。春风又绿江南岸,一个追求经济和生态效益共赢的浙江,正向着“绿富美”加速奔跑。

  激活经济发展内生动力,打好“内形拳”。如果说“外形拳”瞄准的是“排出毒素”,“内形拳”则着眼于“固本培元”,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培育经济新动能,推动结构优化,实现新旧动能转换,让创新驱动引领转型升级,形成新常态下的竞争优势。2013年以来,省委、省政府作出加快推进“四换三名”的重大决策,“腾笼换鸟”“机器换人”“空间换地”“电商换市”,换来发展效益更高、质量更优;培育“名企名家名品”,代表未来产业发展方向的新兴产业茁壮成长。我省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协调性、均衡性明显增强,动力加快转换,新优势力量加快形成,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结构更合理、质量效益更好的方向演化。

  站上新经济的风口,要提升供给水平,打好深度转型“助推拳”。浙商回归是转型升级系列组合拳的关键一招,是扩大有效投资的生力军,要精准招商、精准服务,促进产业、资本、总部、人才等全方位回归,推动浙商回归规模上台阶、领域新突破、质量再提升;要大力发展信息、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制造等七大万亿产业,它们体现了产业创新引领转型升级的顶层设计和路线图,是我省经济深度转型的有力支撑;加快特色小镇建设,让一批批特色小镇成为引领产业发展的新高地、要素集聚的新平台、科技创新为发展增添动力的新渠道;让“互联网+”与浙江经济深度融合,推动经济加快进入增长中高速、质量中高端的轨道。

  改革发展雄风劲,赤子心潮逐浪高。转型升级大势滔滔,我们必须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完善转型升级系列组合拳的招数和打法,一手抓倒逼、一手抓市场,在汰劣扩优、提质增效、配优资源、激活主体、聚才用才上下功夫,勇当排头兵、敢蹚深水区,在适应和引领新常态中,敢向潮头竞风流。


浙江日报 全国两会特别报道·锐观察 00005 敢向潮头竞风流 2016-03-11 12827811 2 2016年03月1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