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2版:专版

吹尽狂沙始到金

  吹尽狂沙始到金

  过去的5年,宁波的“成绩单”上硕果累累。

  宁波较好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为基本建成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打下了坚实基础。这些都为宁波今后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

  而今,在宁波的版图上,杭州湾产业集聚区和梅山物流产业集聚区日渐崛起,新材料科技城、国际海洋生态科技城等重大创新平台启动建设,港口经济圈也初现模样,宁波舟山港集装箱吞吐量超过2000万标箱,自营进出口总额突破1000亿美元……

“青山绿水”谋求发展

  最近,杭州湾新区众创园获得9000万元国家第4批专项建设基金。就在去年,那里还是全省最大的漂印染园区。

  杭州湾新区是宁波淘汰落后产能的样本。近年来,一场舍弃“黑色GDP”的攻坚战在全市各地打响。

  鄞州,去年336个高污染、高能耗、低产出的项目被“一票否决”。宁海,5年否决不符合环评能评的项目680个……今年,宁波再出“重拳”———全面启动节能降耗“十百千万”专项行动,整治提升25个“低小散”行业。

  统计显示,“十二五”前4年全市累计单位GDP能耗下降16.69%,完成总目标进度的90.2%。重点整治提升31个重污染、高耗能块状经济区域。累计关停淘汰落后企业573家,腾出用能空间165.3万吨标准煤。

  减排方面,通过脱硫脱硝和除尘改造,目前全市5家省统调电厂、20家热电企业氮氧化物和烟尘排放均达到目前规定的最严特别限值。

  低碳发展是宁波经济腾飞的“新引擎”。

  在去年底刚刚结束的巴黎地方领导气候峰会上,峰值目标约束下低碳发展的“宁波模式”受到全球500多个参会城市和地方代表的肯定和关注。

  作为全国重要的重化工业基地,宁波努力发展循环经济,已有3个国家级开发区跻身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园区行列。截至目前,宁波已形成12类40多条废弃物循环经济产业链。

  “世界最大光伏建筑一体化项目在杭州湾新区并网”“全国规模最大的‘光伏村’在鄞州龙观李岙新村并网投用”……可再生能源在宁波发展迅猛。目前全市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总容量为74.5万千瓦,其中光伏发电装机同比增长54%。

  “十二五”期间,为了主动对接服务国家战略,宁波提出:打造“绿色丝绸之路”,积极推进低碳港口、低碳机场、低碳物流、智慧配送等项目建设。其中宁波舟山港先后完成224台龙门吊“油改电”、投运1000多辆LNG集卡车,今年年底全省首个高压岸电项目也将投运。

“港口经济”图景初现

  冬日暖阳里,宁波远东码头修葺一新,准备迎接一场盛典———宁波舟山港第2000万个集装箱即将在这里起吊。

  “港口经济”是宁波经济的重心所在。宁波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提出加快建设“港口经济圈”,把港口优势发挥到极致,再创宁波的竞争新优势。今年,宁波-舟山港一体化进入实质性阶段,组建成立了宁波舟山港集团。宁波舟山港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分别居世界港口第1位和第4位。

  建设港口经济圈,先要打好经济的“地基”。5年来,宁波以转型升级为主线,积极发展经济。

  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工业规模、超10亿元企业数,均位居全省第一;授权发明专利年均增长近24%,规上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值年均增长近18个百分点,新产品产值率比2010年提高9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达到34.7%和41.5%。新材料产业年产值已突破1000亿元,磁性材料、高性能金属材料、合成新材料三大领域形成较强的核心竞争力。

  杭州湾新区和梅山保税港区产业集聚能力异军突起。新材料科技城、宁波国际海洋生态科技城、“千人计划”余姚产业园、中意宁波生态园等创新大平台相继崛起,产业高端化步伐明显加快。以高端化、智能化为标志的新型制造成为新生力量。135种产品产销居全国同行业首位。

  围绕港口打造世界强港,过去5年,高端航运服务业从零起步,稳扎稳打,亮点频现。

  宁波航交所编制的海上丝路宁波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登录波罗的海交易所,这是中国在此领域首次发出权威声音。主要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平台)2014年交易额超过5000亿元,煤炭、钢材、塑料、液体化工、再生金属等大宗商品交易量连续多年居全国前列。面对“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带来的全新机遇,宁波积极发展海铁联运,千里浙赣线、万里甬新欧,增强对海外市场和区域经济的带动力。

“利民惠民”民生为先

  天大地大,老百姓的事儿最大。过去5年,宁波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首要任务,实施一系列惠民利民措施,千方百计扩大民生福祉。

  宁波通过各种途径,大力拓宽群众增收渠道,2014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44155元和24283元,分别居副省级城市第三和第一位。宁波还实施显著高于全国全省的脱贫标准,把脱贫标准确定为6000元,将人均年收入低于6000元的低收入农户纳入低保范围,兜底脱贫。

  “这个城市给了我驰骋梦想的天地。”尽管还是宁波大学的一名在读研究生,90后小伙魏睿已创建了属于自己的公司,并带着一群“小伙伴”一起追梦。同样的暖心故事还有很多。宁波实施和完善更加积极的就业创业政策,开展“充分就业县(市)区”和“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创建,全市城镇新增就业岗位78.6万个,城镇失业登记率始终控制在3.5%以内,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此外,宁波已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全体居民的社保体系,实现了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制度全覆盖,人人享受社保的目标。预计到今年年底,本地户籍16周岁以上人员各项养老保障参保率达到92.5%,职工医保和居民医保参保率在95%以上。

  有书可读,读好书,是老百姓的又一件民生大事。宁波“十二五”期间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900多亿元,促进教育发展,实现教育公平,积极探索实行共同发展学区模式,推进“名校集团化”“城乡学校共同体”等,确保广大中小学生能普遍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目前宁波教育公平指数在副省级城市中位列第一。

  作为“民生之需”的医疗,在“十二五”期间也有了长足的发展。去年年底,宁波户籍人口千人医生数增长20%,达到3.59人,千人护士数达到3.57人,床位数达到5.28张,“看病难”逐步缓解。

  少有所依,老有所养,黄发垂髫皆得其乐。“十二五”期间,宁波对养老服务设施实施倾斜投入,截至去年底,全市已有养老服务机构239家,床位41996张,平均每百名老人拥有床位3.4张。

“文化建设”引领生活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或缺的部分。

  “十二五”期间,宁波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引领社会发展的核心文化。宁波先后开展“我们的价值观”等大讨论,设立“价值观大讲堂”等学习载体,成立“微型党课”宣讲团等宣讲队伍,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宁波还确立每两年评选一次道德模范、每年评选一次最美宁波人、每两月评选一次宁波好人的道德荣誉体系。5年间涌现出了诸多先进人物。仅一年内就有3人当选浙江省道德模范,1人荣获全国道德模范,30多人当选浙江好人,9人入选中国好人榜好人,宁波还成功实现了全国文明城市四连冠,成为全国6个获此殊荣的城市之一。

  宁波文化建设强在基层。“十二五”期间,宁波建设了宁波文化广场等一批公共文化设施,建立了以文化馆、图书馆、乡镇综合文化站、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村(社区)文化活动室为主体的四级公共文化服务阵地网络,基本形成“城市15分钟文化服务圈”和“农村30分钟文化服务圈”。在农村,已建成709家文化礼堂。

  文化精品、文化人才层出不穷。“十二五”期间,宁波文艺工作者创作了电视剧《向东是大海》等一大批优秀文艺作品,7部作品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27部作品获省“五个一工程”奖。全市有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四个一批”人才2人,省“五个一批”人才17人,市“六个一批”人才132人。

  文化体制改革能增加文化单位活力,宁波完成市、县两级国有文艺院团改革,组建了宁波市演艺集团有限公司、宁波出版发行集团有限公司。2012年,宁波被评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先进地区。宁波还培育了中国国际声乐比赛、海外宁波文化周等品牌,组织了艺术团体和民间文化艺术团赴20余个国家和地区开展文化交流。舞剧《十里红妆·女儿梦》赴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俄罗斯等地展演,所到之处,赞誉一片。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2 吹尽狂沙始到金 2016-03-11 浙江日报2016-03-1100020;浙江日报2016-03-1100022;浙江日报2016-03-1100024;浙江日报2016-03-1100030;浙江日报2016-03-1100025;浙江日报2016-03-1100032 2 2016年03月1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