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2版:专版

托起永续发展梦

  托起永续发展梦

  “十二五”,宁波一步一个脚印走过,为“十三五”的展望与实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翻开宁波“十三五”的蓝图,我们心潮澎湃:到2020年,确保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全面建成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打下坚实基础,让人民生活更美好。而这一切同样需要一步一个脚印。

  目标既出,宁波要努力建设更具创新能力的经济强市,基本形成更具国际影响力的港口经济圈和制造业创新中心、经贸合作交流中心、港航物流服务中心,形成更具集聚辐射能力的宁波都市区,争创更高品质的民生幸福城市,基本建成特色鲜明的文化强市,创建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基本形成更加完善的治理体系……

创新发展点燃经济

  在宁波“十三五”的发展规划里,创新摆在了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宁波致力完善区域协同创新体系,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推动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产学研合作,建设一批产业技术研究院。

  创新平台搭建,是推动创新蔚然成风的一条捷径。宁波将全力推进新材料科技城和国际海洋生态科技城建设,支持中科院宁波材料所、中国兵科院宁波分院等国家级平台做大做强,支持科技、产业基础较好的县市建设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主动对接上海全球科创中心建设,积极引进高水平研发机构和技术资源。此外,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制造业创新中心。争取“中国制造2025”示范城市试点,鼓励龙头企业强化产业链整合,加快向系统集成服务商转型。健全中小微企业服务体系,推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培育更多隐形冠军。

  农业创新是经济发展的短板之一,宁波将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全面推进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主导产业集聚区和绿色都市农业示范区建设,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发展绿色都市农业。

  宁波还将加快发展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实施大数据战略,加快城市大数据中心建设,推进数据资源开放共享,加快发展信息经济。优化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空间,推动产业组织、商业模式、供应链、物流链创新,打造众创之城。

  此外,宁波还将创新财政科技资金分配机制,建立完善科技金融体系,大力发展天使投资、风险投资和科技信贷融资,引导社会资本投向创新创业活动。以金融生态示范区建设为引领,推动金融支持产业转型和创新发展,打造“一带一路”海洋金融创新服务中心和特色财富管理中心,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

  创新发展服务经济。宁波将做精做强生产性服务业,增强工业设计、现代金融、信息服务和电子商务的国际竞争力。

协调发展港口城市

  在“十三五”的发展关键词里,“协调发展”是重要的一笔,宁波将构建港口经济圈和宁波都市区联动融合的新格局。港口经济圈与宁波都市区互促共进,统筹推进区域协调、城乡一体、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并重、军民融合发展,实现整个城市高水平均衡发展和整体资源要素的高效利用。

  “港口经济圈”优势将在“十三五”进一步强化。

  宁波将扩大与“一带一路”沿线港口的资本经营合作,建立国际港口联盟。加强与中东欧、东南亚等国家在装备制造、能源资源、海洋经济等领域的经贸产业合作,促进与长江中上游和中西部地区合作交流,积极协同建设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建设以全球一流现代化枢纽港为重点的综合交通体系,创建国家海铁联运综合试验区,积极推进多式联运发展,拓展内陆无水港,加快建设宁波—华东地区集装箱海铁联运通道和“甬新欧”贸易物流线,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港航物流服务中心,推动海洋经济与湾区经济联动发展。

  宁波经济的另一极是都市区发展。宁波将深化落实宁波都市区规划,推进宁波与舟山协调发展,扩大与台州、绍兴、嘉兴等周边城市的合作,建立健全都市区协调发展机制,推动创业创新互促共进、交通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生态环境协同共保。宁波按照全市“一张图、一盘棋”的要求,实施市域统筹规划,落实主体功能区制度,推进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环境功能区划等“多规融合”。

  港口与都市的协调发展深入城乡。宁波牢固树立“精明增长”“紧凑城市”理念,切实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实施中心城区品质提升工程,抓好“三江六岸”核心景观系统建设,加快中山路综合整治和重点区块开发,推进城市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促进城市有机更新。体制上,继续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探索建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提高户籍人口城市化率,推进城乡公路、供水、供电、垃圾和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一体化,增强城市对农村的反哺能力、带动能力,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绿色发展富市惠民

  宁波的“十三五”规划里,绿色发展、生态文明理念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领域和全过程。宁波将大力实施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创建行动,全面建设生态宜居、山海宜游之城。

  经济高效环保、资源节约,是宁波提出的两个目标。宁波开展国家低碳城市试点,力争在2018年达到碳排放峰值,推进循环经济试点市建设,构建覆盖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实施绿色制造工程,鼓励企业进行工艺技术装备的清洁更新,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同时,深入推进节能、节水、节地等,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绿色发展还民青山绿水。

  未来,宁波将持续推进环境治理,深入开展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加大“五水共治”力度,加强重点流域河道综合整治,深化农村“千里清水河道”工程,推动城镇截污纳管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全覆盖,全面改善水环境质量。宁波还将积极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大力推进工业废气、车船尾气等“五气共治”,全面提升大气环境质量,强化农田土壤重点污染区的治理和修复,确保全市耕地土壤环境质量保持稳定。完善垃圾分类管理体系,推进农村废弃物、生活垃圾、建筑垃圾、餐厨垃圾等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

  在宁波,绿色生态有保护伞。宁波将健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和环境公益诉讼制度,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建立自然资源资产核算体系,加强用能权、用水权、排污权、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建设,优化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市场体系,完善生态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机制,强化政府环境信息发布制度,规范排污单位信息公开和信用等级评价制度,完善环境保护公众参与机制,全方位构建生态环境社会监督体系。

开放发展连接国际

  “十三五”继往开来,宁波也将以更开放的姿态规划全市的未来。

  宁波将坚持融入和服务国家战略,改革完善开放发展的体制机制,提高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推动开放大市向开放强市转变。

  开放,宁波将打造高能级的合作平台。比如,宁波争取设立自由贸易港区,打造面向环太平洋经济圈的海上开放门户,统筹特殊监管区发展,推动宁波保税区、梅山保税港区及各类保税物流园区整合优化提升,推进宁波出口加工区的转型升级等等。宁波要开展投资贸易便利化行动,全面实施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进一步扩大高端制造业和服务业等领域对外开放,发挥开放口岸功能,建设进出口商品采购贸易改革示范区、梅山口岸贸易便利化示范区。

  开放,宁波要让更多企业走出去。宁波将整体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巩固传统出口市场,积极拓展新兴市场,扩大先进技术、关键设备及零部件、紧缺资源性产品进口,建设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和国际商品交易集散中心,抓住全球新一轮产业转移的机遇,优化利用外资结构,引导外资投向高新技术产业、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积极培育新的贸易增长点。宁波支持龙头企业加大跨国兼并力度,培育壮大本土跨国企业,建设境外产业集聚区,提高就地加工转化率,推动产品、资本、技术、标准、品牌走出去。

  开放,宁波要深化发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友好城市关系,加大友好城市结对工作力度,拓展国际文化交流渠道,推动城市文化艺术国际合作。建设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综合改革试验区,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与国际著名研究型大学共建高水平学科,推进优质职业院校境外办学,打造海丝之路人才交流培养基地。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2 托起永续发展梦 2016-03-11 浙江日报2016-03-1100009;浙江日报2016-03-1100012;浙江日报2016-03-1100014;浙江日报2016-03-1100017;浙江日报2016-03-1100026;浙江日报2016-03-1100034 2 2016年03月1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