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清试水城乡体制改革,百姓享受诸多实惠。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进新型城镇化”,引起德清人的强烈共鸣—
协调发展的德清样本
本报记者 李攀 通讯员 赵方正 叶婷 王鹏程
这些天,每每一空下来,德清人沈伟国就会用手机刷一下屏,看看关于全国两会的新闻。
“要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实现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3月5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列出了“十三五”期间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诸多目标。看到这一消息后,沈伟国转身对妻子说:“我们德清一直在做的改革,好像就和这个有关。”
他说得没错。德清城乡体制改革在全省先试先行,有效推动了当地城乡一体化发展。德清老百姓也切切实实感受到了改革带来的“红利”。
而放眼浙江,城与乡的距离正在不断拉近。2015年,浙江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首次超过两万元,连续31年领跑全国,城乡居民收入比例非常接近2:1的目标。城乡协调发展,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缩小,浙江成为全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最小的省份之一。
“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出台居住证制度,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取得新成效。”
——摘自政府工作报告
浙江实践:近年来,我省相继在湖州德清等地成功试点取消城乡户籍差别。2015年底,省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目标到2020年基本建立与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有效支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依法保障公民权利的新型户籍制度,为全面提高全省新型城镇化水平提供有力保障。
3月5日上午9时不到,德清县武康街道灯塔村村民沈伟国早早准备收看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开幕会的直播。这个曾经自称“并不怎么关心国家大事”的人,现在,关心时事新闻的热情非常高。因为过去这两年,沈伟国可着实被政策“关心”了一把。
沈伟国曾和许多进城农民一样,怀揣着一个“城市梦”。进城后,他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家庭生活也和和美美。但在他的心里,还是有个遗憾。
这个遗憾,就是一本“非农”户口本。县城里的各类保障性住房,面向的是“非农”户口,当时,沈伟国还只有羡慕的份。为了找便宜的房子住,沈伟国一家三口前前后后搬过几次家。
个人生活的改变,与顶层设计的变革交织在一起。
2013年9月,德清县启动户籍制度改革,正式取消了农业户口、非农业户口划分,统一为“居民户口”。2015年1月,沈伟国一家三口人搬进了一套两室一厅的公租房。他也成为德清“户改”后第一个申请到县城公租房的农民。
在装修一新的家里,沈伟国拉着记者四处参观,“这套房子每个月租金只要300多元,女儿学校就在家对面,我们夫妻俩去单位上班也只要走十多分钟。过上这样的日子,要感谢党的好政策!”
德清住房保障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户改’后,廉租房、公租房、经济适用房等保障性住房,由之前保障城镇户籍居民扩大到全县所有户籍居民,两年来已经有三十多户农村人口享受这一福利。”除了居住条件的改善,医保、子女入学等社会保障也逐步实现城乡均衡。
“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放宽城镇落户条件,建立健全‘人地钱’挂钩政策。”
——摘自政府工作报告
浙江实践:积极推进“三权到人(户)、权跟人(户)走”等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相关体制改革,为愿意进城的农民和愿意留在农村的农民创造平等的制度条件。
新型城镇化以后,农民进城了,农村里的地怎么办?这也是先试先行的德清县需要回答的一个问题。答案,当地的农业部门建议记者到阜溪街道五四村去找一找。
3月的五四村,一片葱茏。五四村党总支书记孙国文告诉记者,“村里有3000多亩土地流转了,现在种上了含金量高的经济作物。”
从高处俯瞰整个五四村,400多亩的红枫林基地、700多亩的速生林基地、300多亩的玫瑰园等7大种植项目将村庄装点得五颜六色。
2013年初,德清开始摸查全县农村集体资产的底细,将农村的集体资产股份固定到农民头上。“三权到人、权跟人走”,“生不增、死不减”……这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术语”在德清农村传了开来。孙国文告诉记者,五四村通过确权流转,盘活了闲置、分散的土地资源。去年,全村人均年收入达到30240元,村集体收入超过了100万元。
今年全国两会召开,孙国文同样关注城镇化话题。对于农民进城后,如何做好土地文章的问题,他有自己看法:“不管身份如何转变,土地都是农民的根,但从现在看来,以家庭为单位的土地分散经营已经触及到了农业发展的天花板,确权流转一方面可以实现农业规模化经营,另一方面也能让农民保利增收,这么一来,今后我们农民进城的步子才会迈得更稳当。”
“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努力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
——摘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
浙江实践:我省坚定不移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并不断向农村延伸,常住人口城市化率从61.6%提高到65.8%。
“2016年城乡低保人均补助标准分别提高5%和8%;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制度,财政补助由每人每年380元提高到420元;‘十三五’期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5000万人以上……”政府工作报告中这一连串的数字,让德清县户改办主任邱连荣难掩激动。
作为改革的直接参与者,他深知“户改”及配套改革,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环节,也是推进响应五大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
到目前,德清交出了一份不俗的成绩单:43万城乡居民户籍信息已经完成了转换,截至目前,该县存在城乡差别的33项配套改革,除3项有利于农民的政策没作调整外,其余全部实现城乡并轨。另外,全县农村土地(林地)承包经营权、村集体资产收益权、宅基地这三项权益也全部进行了确权,全县农村土地流转面积达21.8万亩,流转率75%。
改革的初步成功让邱连荣倍感欣喜,政府工作报告对新型城镇化蓝图的描绘,让他对改革的信心愈加坚定。
“习近平总书记对新型城镇化有很多精彩的论述,他指出新型城镇化建设,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而我们德清开展的一系列改革始终围绕着‘人’进行,不让一个人在全面小康路上‘掉队’,让进城农民真正进得来、住得下、融得进。”
“接下去,我们将进一步健全配套政策体系,加大改革项目的落地力度。” 邱连荣说,如果德清的改革能够为全省乃至全国的城镇化发展提供一些借鉴意义,那么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