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5版:全国两会特别报道·锐观察

保障改善民生没有终点

  “财政收入增长虽放缓,但该给群众办的实事一件也不能少。” 政府工作报告中这句话让人印象深刻,令人深深感受到“为政之道,民生为本”的温暖情怀。这份深情始终体现在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中,也是贯穿于我省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线。

  人心是最大的政治,民生改善是发展成果最大的试金石。全面小康的千钧重担,最终要落实到每一项利民之策、惠民之举上。多年来,我省每年都坚持踏实做好百姓呼声最高的“十件民生实事”,以民生痛点为奋斗起点,不断让发展成果可感可知。踏上决胜全面小康的关键一程,我们更要以扎实的举措来托举百姓的获得感与幸福感,奔向“不让一个人掉队”的高水平全面小康。

  我们要实现全面小康人口全覆盖,就必须搞清楚哪些是长板,哪些是短板,该拉长的拉长,该补齐的补齐。去年,我省家庭人均年收入低于4600元的贫困现象全面消除。迈向高水平,下一步要加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投入,稳步提高低保标准,扩大低保覆盖范围,促进低收入群体加快增收。

  我们要实现全面小康区域全覆盖。去年,全省26个欠发达县成功“摘帽”。未来五年,我们要推动各县市区按主体功能定位发展,缩小居民收入水平、基础设施通达水平、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的差距,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确保到2020年县县全面建成小康。

  我们要实现全面小康领域全覆盖。高水平全面小康不仅是物质和收入的丰裕,更要让百姓不再为呼吸的空气是不是清新、吃的食物是不是安全、上下班路上是不是通畅等问题而焦虑。我们不仅要让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继续保持全国省(区)第一,力争城乡收入比例进一步缩小,还要让教育、医疗、公共交通等公共服务水平得到全面提升,环境质量得到全面改善,实现天更蓝、地更净、水更清、山更绿。

  不仅要让生态环境有“高颜值”,还要让经济发展有“好气质”。我们要继续打好转型升级系列组合拳,不把违法建筑、污泥浊水、脏乱差带入全面小康。站在产业创新的“风口”,大力发展七大万亿产业和特色小镇,加快实现结构优化和动力转换。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紧扣五大发展理念,把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脉搏,突出制度供给,强化创新驱动,增创浙江发展新优势。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只有把民生改善的重任扛在肩上、放在心上、落实在行动上,以人民利益为依归,改革发展才有含金量。

  行百里者半九十。越是到了冲刺阶段、攻坚阶段,越是要沉得住气、记得牢初心,把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使命扛在肩上,把百姓忧乐放在心头,将保障和改善民生念之再三、铭之肺腑,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向着综合实力更强、城乡区域更协调、生态环境更优美、人民生活更幸福、治理体系更完善的高水平全面小康迈出坚实的步伐。


浙江日报 全国两会特别报道·锐观察 00005 保障改善民生没有终点 2016-03-08 12823883 2 2016年03月08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