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7版:全国两会特别报道·热现场

全国人大代表丁列明为破解创新难题开药方——

技术政策风投,一个都不能少

  本报北京3月7日电 (记者 裘一佼) 北京人民大会堂,对于全国人大代表、贝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丁列明来说是个有特殊意义的地方。

  2011年,他带着团队在此举行抗癌药项目“盐酸埃克替尼”的成果发布会;2013年,他在此开启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的履职之路;2016年1月,他在此捧回2015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既是全国人大代表,又是 “国家千人计划”中的一员,还是创业明星,丁列明一直为创新鼓与呼,当他走入人民大会堂,最期盼的是莫过于让更多激励创新的政策落地。

  “医药创新是全世界的一件难事,因为投资巨大,研发期漫长,风险更是无处不在。”3月7日,在浙江代表团媒体开放日的记者提问环节中,日本经济新闻社记者向他提问,丁列明代表起身从座位上站起来回答。

  2015年,我国受理110万件发明专利,连续5年居世界首位,但成果转化率仅为10%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40%的水平。看来,光有“最强大脑”,还远远不够。

  “通过8年研发,我们成功了,这证明浙江完全有能力做创新药。但如何让更多创新药最终走向市场、惠及更多百姓?”丁列明代表一直在思索。

  今年的两会,丁列明代表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看到了61个“创新”,让他备受鼓舞。

  丁列明代表向大家透露,以创新药为例,最近浙江就有了先行先试——把包括“盐酸埃克替尼”在内的15个创新药列入省大病救治医保目录,大部分晚期肺癌患者直接受益。“我建议在全国推广浙江的成功实践,改革全国医保药品目录遴选机制,加快优秀品种列入医保目录的进程。”面对中外记者的镜头,丁列明代表说得很实在。

  在3月5日举行的代表团全体会议上,记者也听到了他执着的声音。“在美国硅谷,并没有我们常见的土地、项目资助、人才奖励等优惠政策,但其成功的重要因素就是其发达的风投和创投服务体系、人才与资金有效匹配。”丁列明代表表示,中国的投资基金日益增多,但专业性不够,不敢投资早期创业项目,而这一阶段是初创企业最关键的时期,也是对资金需求最迫切的时期,因此,政府要鼓励建立真正敢担风险、更有作为的风险基金。

  丁列明代表走出会场时,常常被记者包围,因为他每次都会围绕“创新”提出不同方面的建议。一位热爱创新的科技工作者,一位坚持为创新鼓与呼的全国人大代表,不用太多言语,也不用过多刻画,其本身就是两会上引人关注的身影。


浙江日报 全国两会特别报道·热现场 00007 技术政策风投,一个都不能少 2016-03-08 12824036 2 2016年03月08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