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要素供给、产品安全、农民增收为切入点
衢江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
——创新要素供给,推动适度规模经营
俞锐
以要素供给、产品安全、农民增收为切入点
衢江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
俞锐
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求从供给侧发力,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保持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今年1月,作为全国唯一的地方政府代表,衢江区应邀参加在中央党校举办的“中国经济发展突破点论坛”,并作“深化农业供给侧改革——放心农业的衢江实践”主题演讲和经验介绍。与会的领导、专家、学者认为,衢江以放心农业为切入点的农业供给侧改革,抓得早、抓得准、抓得实,精准切合了刚出台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要以发展新理念破解‘三农’新难题,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精神,对面上有启发、可借鉴,已经走在全国前列。
2013年,衢江区委围绕人们对食品安全的美好期待,迎难而上,顺势而为,率先作出发展放心农业的决策部署,翌年召开的区委全委会更是从战略层面集全区之力来抓放心农业。
3年多来,衢江区以要素供给、产品安全、农民增收为切入点,率先探索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成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首批100个农产品质量安全创建试点县之一、10个国家生态循环农业示范点之一等,《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国家主流媒体纷纷点赞衢江放心农业。
农业供给侧改革基础
——创新要素供给,推动适度规模经营
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发挥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在现代农业中的引领作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是产品安全、农民增收的关键。衢江区从土地、政策、人才等要素供给端入手,创新机制、服务,推动放心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在浙江,种地的收入不足以影响生活,少而散的种植方式难以对农产品的安全负责。2013年以来,衢江区以发展家庭农场为切入点,推动土地向家庭农场、农业企业流转集聚,让“放心农业”成为与农业主体生存发展息息相关的产业,确保主体用心经营,更好地对产品安全负责任。
土地集聚后,衢江区相继形成莲花、全旺和富里3个产业集聚平台。莲花现代农业综合区,建成面积2.4万多亩,是传统农业提升的样板区,代表传统农业的转型方向,重点将传统农业提升为生态循环农业,并以此为核心打造生态循环农业小镇;全旺现代农业综合区,建成面积3.2万多亩,是高新农业发展的样板区,代表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重点运用高科技手段,实现农业信息化、自动化管理;富里农村综合改革试验区,规划面积1.8万多亩,是智慧农业发展的样板区,代表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今后将建成农业资本化运作的主平台、农业创业的孵化器,并以此为核心打造智慧农业小镇。
土地集聚后,政策来助推。为了调动家庭农场主的积极性,衢江区探索并调整政府资金使用方式,创新“以学代奖”财政激励方式,变补设施为补新品种、新技术、品牌建设和到台湾等地学习,把农业主体的目光聚焦到自身素质提升和产品竞争力上来。两年来,该区组织6批次100多人的家庭农场主赴台湾考察学习。
“在学习中,我们接触到更加前沿的发展理念,也进一步激发了我们的创业创新热情。”家庭农场主陈建海赴台湾学习后,这两年搞起了创意农业,相继种出了“五角星”“爱心”和“人参果”黄瓜,还推出“农家土灶”游乐活动,游客自采蔬菜自己烧菜,每逢周末农场都爆满。
此外,衢江区大胆探索钢架大棚、农机具和土地经营权等抵押贷款,并在全国首创家庭农场政策性保险险种,为家庭农场适度规模生产经营撑起“保护伞”。该区每年还安排1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农场主培训、新品种推广、社会化服务等方面的补助,推动适度规模经营。
人才、科技也是适度规模经营的重要保障。衢江区专门出台了《关于加强家庭农场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等人才激励政策,支持大中专毕业生到家庭农场工作,享受各类补助。新型职业农民政策等创新发展新优势先后吸引海归、大学生、农业专家等高科技人才20多人,大中专毕业生100多人到衢江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示范带动当地农户5000多户。同时,衢江区与浙江省、上海市、江苏省农科院进行农业科技合作,浙沪苏农科院在该区建立“专家工作站”和“浙沪苏农科院衢江培训中心”,向衢江区提供科技成果与信息、技术指导与合作、人员培训与交流等服务,以提高从业人员的科技素质。
一切创新都指向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这既夯实了农业打造“放心”牌的基础,也造就了农业大发展的新机遇。
如今,全区共引进现代农业投资项目300多个,发展家庭农场1041家,经营面积达16.8万亩,占全区耕地的64.6%。
农业供给侧改革举措
——推进全区域全产业链发展,确保农产品放心供给
2014年,衢江区出台了涵盖农产品生产、销售、监管三大环节、八个方面的制度,也就是衢江放心农业的八大体系,以此严守产地环境、标准生产、产品准出三大关口,打造全区域、全产业链放心农产品。
放心农产品的生产离不开好山、好水、好空气,严把产地环境关,衢江下了大气力。
源头减量,过程减量,排放减量。两年多来,全区削减了200多万头生猪饲养量;百家规模养殖场采用工业化治污、生态消纳等模式,上马治污设施,病死猪实现无害化处理。同时建立土壤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对全区家庭农场、企业进行土壤环境普查,环境不达标不种果种菜,并推广“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循环发展模式,解决农业生产过程造成的“水体——土壤——生物——大气”立体污染问题。
就是一个农药瓶,衢江区也不放过。走进不少家庭农场,都可以看到一个小房子,作为农药废弃物回收点。用完的农药瓶、药袋都集中回收处理,避免环境污染。目前合作社、家庭农场的废弃包装物回收率达95%以上,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环境要干净,生产也要有标准。“红糖加酵母做成菌肥,抑制害虫生长;鸡粪拌成有机肥,种出的菜口感好。”在陈建海家庭农场,这些不起眼的土办法,不仅省肥,还能少打药。为了让农业新技术“服水土”,他请专家、访大户,摸索出适合本地的技术标准。如今,他的200亩大棚从种到收,都是“按方”操作,每个棚都有“生长档案”。“我亩均收入能到一万五,全靠‘放心’品牌。”陈建海说。
衢江的茭白、葡萄、草莓、柑橘、花卉、茶叶等特色产业,都有统一的标准化生产技术模式图,涵盖产地环境、质量控制等方方面面,让生产主体有章可循、有标可依。消费者最为关注的是农药问题,该区严格把控农资生产经营,在衢江销售的农药等,监管单位都会为其打上二维码,确保来源可查询、去向可追踪、出现问题可查责。截至目前,全区完成测土配方施肥53万亩次,推广有机肥1.35万吨,减少化肥使用量510吨、农药使用量108吨。
从田间到餐桌,放心农产品也是管出来的。截至目前,衢江区有105家家庭农场实现了二维码追溯管理,只要手机扫一扫,播种时间、使用肥药以及农残抑制率等一目了然。贴上二维码,亮出农产品“身份证”,在消费者眼中是品质保证,生产者心中则是警钟长鸣:“一旦有问题,可以追溯到我们农场,就等于砸了自己的牌子。”
衢江农产品除了二维码追溯质量,21个乡镇全部配备了检测站,272个行政村配备农产品检测协管员,负责抽检、送检工作,全区形成一张覆盖区、乡、村以及家庭农场四级的检测网络,让不合格农产品无处遁形。
更为严厉的是,衢江区在2014年建立了涉农项目资金负面清单,对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的生产主体,终生不得享受相关政策补助;连续两次抽检不合格,两年内不得享受相关政策补助。
目前,全区已检测的农产品总体合格率达99.35%,省级定量抽检合格率均100%。
农业供给侧
改革成果
——农民共享改革红利
作为全国生猪调出大县,衢江区的生猪产业曾占据农业总产值的近半壁江山,是衢江农民收入的主要渠道。近两年来,虽然生猪大幅减量,但农民收入仍然以10%以上的增幅增长,这主要得益于放心农业的发展。
在产销供给上,衢江紧扣新阶段下市场需求变化,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做好加法和减法文章,一手调减柑橘等传统产业的“过剩产能”,一手不断扩大油用牡丹、金线莲等新兴产业的种植面积。
目前,该区莲花、全旺、富里三大农业板块区域范围内农民收入高于全区平均水平30%。农业“两区”作为农业转型、农民增收的重要平台,不断推动各类要素资源向农业“两区”集聚,实现“吨”向“克”农业的华丽转身,全区“万元田”6.2万亩,仅农业“两区”就达5.2万亩,占比达83.9%。
在杜泽镇,万亩茭白基地,这里茭鸭共养、茭鳖共养,用鸭和鳖来消灭天敌福寿螺;这里的茭白191个指标完全达到出口日本的标准,批发价要比一般的茭白高四五毛钱;以前茭白叶是废弃的,现在嫩的喂羊,好的做草编,剩下的打碎作为食用菌的基料。几项相加,增收将近5000余万元。
在全省率先开通的家庭农场周末免费直通车,使家庭农场成为一个个“田园超市”,让消费者通过体验农事生活,增加对放心农产品的信任,也得到了省领导的充分肯定。创新发展的“互联网+农业”,建成了全国首家农村电子商务综合服务站——“乡村淘”、百特汇等一批电商平台,辐射全区75%的行政村,搭建起农场和市场的桥梁。
多产业融合带来增收新路子。与宜游宜吃的“田园超市”遥相呼应,衢江区还把现代农业发展与培育农耕文化、休闲旅游相结合,依托盛世莲花国家4A景区、千年农夫小镇等平台,积极推动休闲度假、旅游观光、养生养老、农耕体验与放心农业融合发展。
目前,衢江区已成功打造现代休闲农业综合体2个,具有一定规模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点达到196家,带动从业人数约2.9万人,放心农产品销售3.95亿元。2015年,周末直通车带动放心农产品销售3.5万吨,销售额1.6亿元,带动周边2000多户农户增收6000多万元,餐饮、包装、物流等产业获利7300余万元。
把生态循环、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放心农业发展过程中,放心农业的整体效益大大提升。放心农业发展一路走来,越来越受到群众的欢迎,越来越多的衢江老百姓尝到了甜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