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度全省“五水共治”交出亮丽答卷
一座大禹鼎 分量有多重
本报记者 江帆
一座大禹鼎,分量有多重?10公斤上下,看似不重。
一座大禹鼎,高度有几分?50厘米左右,看似不高。
但在2月29日召开的全省“五水共治”工作总结表彰大会上,大禹鼎是一份沉甸甸的荣誉——古有大禹治水,为天下万民,三过家门而不入;今有大禹鼎,唤起干群千百万,同心干,成为我省“五水共治”工作的最高奖。
大禹鼎是一个让人仰望的标杆——过去的2015年,是“五水共治”巩固年、关键年、攻坚年和冲刺年,经过又一年“五水共治”百城擂台、全省攻坚,各地交出一份亮丽答卷。
大禹鼎,更为2016年度治水工作再次擂响了战鼓,我们朝着“决不把污泥浊水带入全面小康”的目标,以大禹鼎为起点,将“五水共治”全面推向“十三五”。
2015年度全省“五水共治”交出亮丽答卷
一座大禹鼎 分量有多重
本报记者 江 帆
巩固战
转型升级新局面
初春时分,浦江翠湖湿地公园内,碧水潺潺、水清景美。这里位于浦阳江浦江城区段西部最上游,2013年以前,翠湖周边曾开办大量的废塑、水晶加工企业及畜禽养殖场,水质一度为劣V类。
2014年,浦江开始进行“清三河”工作,昔日黑臭的翠湖经历了华丽的蜕变。当年夏天,浦江出现了“万人下翠湖”游泳的热闹场景,在水清岸绿的翠湖面前,浦江市民曾担心:这样美的翠湖,还会变回去吗?
2015年过去,浦江用翠湖的水质回答了市民的担心。目前,翠湖水质已经稳定达到了地表水Ⅲ类水质的要求,如今依然被认定为“可游泳”。
“‘清三河’既是一场攻坚战,更是一场持久战,需要着眼长远,强化巩固,确保河流全域长效保洁。”浦江县委书记施振强说,“问题在水里,根子在岸上。治理河,要根治,才长久。”
浦江是水晶之乡,过去全县约有20多万人从事水晶加工产业。因为加工水晶产生的废水、废渣排到浦阳江水系中,老百姓曾称浦江的河水为“牛奶河”。
为了浦阳江这一江清水,浦江县共淘汰了9.2万台加工水晶的设备,以治水去产能促转型,2015年实现工业总产值71.45亿元,同比增长8%。全县水晶产业在加工主体减少90%的情况下,2015年水晶产值和税收分别增长24%和2.6%。今年3月底前,浦江全县水晶企业都将进入四个水晶集聚园区,每个园区都建有污水处理厂,可以实现统一治污,浦江水晶产业真正实现了“零污染”。与此同时,浦江的电子商务异军突起,跨境小包业务量同比增长65.59%,被认定为浙江省大众电商创业最活跃的10个县之一。
不仅是浦江,浙江治污水,正在全速前进。2015年,全省又新完成黑臭河治理446公里,河道综合整治3487公里。治水经过两个年头,已累计完成黑臭河治理5106.2公里,大约相当于横跨中国最东西两边的距离。
过去的一年,也是我省六大重污染行业整治收官之年,以铅蓄电池、电镀、制革、造纸、印染、化工等行业为重点,强力推进重污染行业整治,纳入整治范围内的企业已累计关停2219家。治水倒逼产业转型升级、淘汰了落后产能,生态环境的优势正在转化为转型发展、富民惠民的新优势。
攻坚战
齐心协力一盘棋
2015年夏天,绍兴古城里的老百姓发现,年年出现的蓝藻基本绝迹了。在蓝藻绝迹的背后,有一支特殊的队伍在战斗——他们是绍兴5120名市县镇村四级河长,这些河长管住了包括全城村级沟渠溇塘在内的所有河道。
“在绍兴,河长要用脚步丈量河道。”绍兴市环城河市级“河长”冯建荣介绍说,“是绍兴市的这支河长队伍,让绍兴捧回了2015年度的治水‘大禹鼎’。”柯桥区推行“寻回孩提时代的河道”,让700多名机关干部回到出生地、外婆家报到,协同当地河长护河;诸暨推行“河长保证金制度”,河水不合格,板子打在市领导的“河长保证金”上;新昌“企业河长”、“公益河长”等也纷纷上马,“我们的每个会员都认领了河道治理!”小将镇企业联合会秘书长许永春很是自豪。
一张蓝图,一以贯之。目前,浙江全省已经实现省、市、县、乡镇四级河长全覆盖,很多地方还延伸到了村一级。据统计,全省现有6名省级河长,199名市级河长,2688名县级河长,16417名乡镇级河长。这些河长织就了一张严密的网,护着之江大地的青山绿水。
治水,除了需要“河长”担起责任,还需要调动群众力量。治出青山绿水,是民之所望、施政所向,是一项广大百姓点赞的惠民工程,更需全民动员,将护水理念浸润百姓心中。
在德清县三合乡,河道边有一处别样的风景。全乡50条河道,河旁除了河长公示牌外,还竖着一个蓝色的信箱,上面写着四个字:护水e站。这个小小的信箱,让三合乡的河长们和群众有了一个“治水朋友圈”,形成了真诚沟通、合力解难的工作机制。海盐县村村设有“治水第一书记”、村村挂出“作战图纸”、村村修定“村规民约”、村村进行“水质公示”、村村配有“保洁队伍”。在治水过程中以党员干部带头,赢得群众支持,激发群众参与,形成了全民治水氛围。据统计,2014年、2015年,全省社会公众对治水的支持度均达96%以上。
持久战
科技创新多元化
地方政府以4200万元资金,撬动总投资5.7亿元的污水处理厂项目,这种公私合营的PPP模式,就是浙江巧解治水资金难题的神奇杠杆。2015年,浙江治水向市场化迈出了探索的步伐。
去年8月,诸暨市水务集团代表诸暨市政府,与北京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达成协议,共同合作建设浣东再生水厂。诸暨这种创新的投融资机制,就是PPP模式,即政府和民间资本合作,共同建设公共设施项目,该做法有效缓解了诸暨治水的资金压力。
在“五水共治”项目资金来源上,除了传统的银行信贷外,包括私募债、企业捐款、PPP等多种市场运作多元投入机制,探索建立了排污权交易、水权交易、农村保洁和污水处理收费等市场化配置机制。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过去的一年中,浙江在治水过程中不断探索,创造出不少新机制、新办法、新亮点——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联动同治的跨区域河流协同整治理念就是其中之一。
2015年,浦阳江流域萧山、诸暨、浦江3个县(市、区)联动推进全流域的水环境综合治理,浦阳江水质基本消除劣Ⅴ类。全省最大的河流钱塘江,从源头到下游富春江都可以游泳,断面水质能达到Ⅱ至Ⅲ类。杭嘉湖地区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期间,协同推进水体保洁、航道污染整治,合作清理河道垃圾点位1802处。
科技,已经成为助力浙江治水的另一股结实力量。全省建成河道监控信息系统和河长制管理信息系统两套信息系统,省里成立216名专家组成的“五水共治”技术服务团,以专家“派工单”制度和“点对点”服务制度,组织治水专家到基层挂职服务,助力基层治水工作。以金华市为例,与环保、水利、气象、建设、国土等信息系统结合,投入500多万元研发出智慧治水系统,能够实现全方位、全天候、信息化治水监管体系。
“五水共治”,治出了浙江的秀水美景,治出了发展的动力后劲。站在“十三五”的新起点上,前进的号角已经吹响,沉睡的山水资源正在被逐步唤醒,浙江这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之路,将会越走越宽广、越走越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