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1版:政治

“既要讲原则,又要讲情理”

敬德村拆棚记

  本报讯 (记者 翁云骞 通讯员 赵会营) 锅里的菜油熬得喷喷香,安徽菜农贾为强和老婆一起张罗起晚饭:“家里有点乱,随便坐随便坐!”

  日前,记者来到宁波镇海区骆驼街道敬德村一条机耕路旁,贾为强的新家就坐落在这里。年前,村里派人把贾为强一家住的破旧棚屋拆了,新盖了两间50平方米的板房。正是这两间方方正正、蓝顶白墙的新房子,让贾为强有了家的感觉。

  “原先住的地方漏风又漏雨,一到台风天,水漫进来到小腿肚,想想后怕。”贾为强尴尬地说,自己在镇海种了十来年蔬菜,一直住在棚屋里,总觉得不踏实。

  不踏实的还有敬德村的80后党支部书记林建民。“棚屋多用石棉瓦、毛毡搭建,不仅破坏农田环境,还有很大的安全隐患。”林建民告诉记者,每年刮台风时,村干部最担心棚屋倒塌伤人,要一户户地去劝离。

  在农村,这样的田头乱搭乱建一度很有市场。去年12月,镇海区出台文件,要求以绕城高速、镇海大道、九龙大道等“两路两侧”重点区域为试点,对农业设施用房实施全面整治。在宁波,这样的整治还是第一次。

  “政策越透明,老百姓就越支持。”林建民说,接到任务后,村里干的第一件事儿,就是把干部和村民代表召集起来开了一个会。“大伙儿坐到一起,把区里的文件仔仔细细研究了。哪些要拆,哪些可以保留,哪些是要用新的活动板房来置换的,置换的标准又是怎么样……都跟村民解释得清清楚楚。”

  整治工作开始后,林建民和同事们就选择搭建面积最大、最难打交道的几户村民开刀。有理有据的沟通后,村里1000多平方米鸭舍改造成的废旧塑料加工厂,不到半个月就被夷为平地。

  “该硬的时候就要硬,整治工作不是走过场!”这位年轻的村支书斩钉截铁地说。

  没过几天,不少村民涌到村委会,向村干部“吐槽”:棚屋拆了,以后的地还怎么租?不少外地人可就是冲着这廉价的“住所”来的啊。林建民听了,立马赶到了街道。

  “拆除乱搭乱建是区里统一的政策,但村民的顾虑也有道理。愿意在一定期限内主动拆掉的,适当的补偿就该给。”林建民和街道负责同志一合计,很快拿出一整套补偿方案。这下,本来有意见的村民也没话说了。

  年关将近,林建民挨家挨户上门做思想工作。这天,他碰上了一位在棚屋里租住了两年多的外地养殖户,对方叹了一口气,“棚屋拆就拆了,可你们说,我养的那七八只羊怎么办?”林建民拍拍胸脯说:“这事儿包在我身上。”

  当天晚上,林建民就在朋友圈里发了个卖羊的消息,两天不到,羊就卖得一只不剩。

  “农村工作,既要讲原则,又要讲情理。平时多出来转转,听听大伙的意见,再难的事也好办了。”午后的田垄上,林建民脚步轻快。这个村支书还是个铁杆“跑友”,“大大小小马拉松比赛参加过不少,敬德村大,走一圈相当于一个‘半马’!” 他笑着说。经过两个多月的集中整治,敬德村总共拆掉了80余户、近10000平方米的田头乱搭乱建。初春的村道两侧,乱糟糟的棚屋、毡房不见踪影,一块块新鲜、润泽的泥土在阳光下闪着光。

  林建民告诉记者,农业设施用房整治只是第一步,村里正制定规划,把租种到期的农田收回,连田成片,发展特色休闲农业和规模种植,“不管什么政策,最后都要让老百姓得实惠。”


浙江日报 政治 00011 敬德村拆棚记 2016-03-01 12814423 2 2016年03月01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