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4版:文化

工笔勾禅意
精神铸画魂

  本报讯 (记者 刘慧) 他,是少见的兼工带写的人物画家;他,是已故著名工笔人物画家顾生岳唯一的一位入室弟子,也是关门弟子。

  由浙江画院、浙江省中国人物画研究会、信雅达文化艺术共同主办的“乾象凝采——余宏达工笔人物作品展”2月28日在信雅达·三清上艺术中心开幕,共展出艺术家余宏达近两年工笔人物画新作40余件,包括重彩创作、纸上精品、绢本宫扇、创作手稿、画瓷等系列之作。

  春天里,花开时,欣赏余宏达画笔下《晨光中的思念》那些如水般清润的温婉女子,头戴《金冠》闻着《香水百合》入画的她们,都有东方女子秀气的瓜子脸、厚嘴唇、长头发、大眼睛,气质优雅,恰到好处。余宏达笔下的都市女子,每一个的眼中,似乎都藏着线条刻划的深深的心事,耐人琢磨。

  余宏达笔下的女性,有的含泪,有的凝思,有的微笑,却都情韵动人。“我希望笔下的女性,宛如佛道中彼岸世界一般无暇、纯净和美好。希望她们是我笔墨寻真的旅途中,找到的最好的归属。”

  大个子像北方人的余宏达却是地地道道的杭州人,出生在吴山半山的伍公山。16岁那年,余宏达进入美术特色高中杭七中学习,暑假他走进南山路122号的大院,第一次见到影响一生的顾生岳先生。“顾老师就是一直以来好脾气的样子,头发还没有全白,一口舟山普陀话,我听了很多年才完全听顺。”因为能够将先生每一次讲过的,迅速反映到画面上,顾生岳很满意这个孩子,将他正式收入门下。

  思之高远,行之坚实。师承顾生岳先生,余宏达大量名人肖像创作工笔技法矜谨、简括、沉厚,如其代表作《张学良肖像》造型精确、神态灿然、设色沉著,从传神写照至技法娴熟,几近完美。

  超越现实生活的“唯美”是余宏达追求的主题。在现实主义热情地拥抱生活以外,绘画对于美的追求可以超出时空的局限。如果去除外围的社会化和时代因素的影响而以艺术的眼光来观察,画之所以为画,或许即在于它带给人们的美感。对于一个追求绘画纯粹性的人而言,美才是绘画创作的永恒动力。

  如果说肖像系列显示出余宏达绘画基本功的扎实,那么从他的人体作品中可看出艺术构想的浪漫,以及现代元素运用的成功。例如其作品《造物者的恩宠》是一幅写实的工笔巨作,女人体画的娴雅又淳和,在古代砖刻和宗教造型像物交织在一起的映衬下,显示了具有东方韵律又庄重静穆的美,线条沉稳、布色浑朴、古厚,可见气局宏大和精思入神。

  余宏达告诉记者,他最满意自己的巨幅作品——《竺可桢像》和《天地灵犀齐白石》,作品用写意的笔墨渲染了一个空灵大气的背景,但在人物的描写上却用工笔技艺,达到极致。除了创作层面的突破,余宏达还在画风上勇于创新——希望用这样的方式,继承超越顾生岳一代浙派工笔大家色彩浓烈、浑厚、画面大气、宁静的画风。

  余宏达说他一直在追求着自己名字蕴含的境界:宏,你就要追求画的境界宏大开阔,以表现出来大气的感觉;达,宽达、宏大的道路。余宏达名字表现出来不就这个意思吗——艺术也要走宏大的道路,道是一种正道、大道,艺术里的道路非常多,但有时候是羊肠小道,甚至到最后走下去是死胡同,有时候都是溪水淅沥哗啦流流的,能够像浩浩荡荡的长江一样。

  “时间过得真快,一晃10年,一画也10年。”就像作品《自画一像》一样,现为浙江画院画师的余宏达深知,艺术能够体现出这种精神,那就不是小家子气,而是大家气象。


浙江日报 文化 00014 工笔勾禅意
精神铸画魂
2016-03-01 12815239 2 2016年03月01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