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7版:要闻

《“老炮儿”书记》在我省优秀基层党组织书记中引发共鸣,点赞同时,他们也热议工作心得——

这些好支书,治村有啥招

  社区和农村,是距离群众最近的地方,是困难矛盾最集中的地方,也是检验党员干部能力水平的大舞台。自《“老炮儿”书记》(详见本报2月23日第10版)报道刊发后,杭州横桥社区党支部书记陈宏伟的经历在基层党组织书记中引发共鸣,不少优秀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在为“同行”点赞的同时,也通过本报晒晒各自的“治理经”。

  真抓实干:

  治理环境,建设新农村

  这几年,作为一项中心工作,美丽乡村建设在全省如火如荼开展。怎样让“美丽乡村”别具一格?安吉县山川乡马家弄村党支部书记沈广宏自有妙招——把“记得住乡愁”融入美丽乡村建设中。2011年,他当选村支书后,没有在村里建整齐划一的洋房,而是在原有建筑的基础上,融入徽派建筑风格。

  “当时,一些村民听说改造房屋要自掏腰包后,非常不情愿。”于是,沈广宏先动员党员带头。此后,一幢外部修旧如旧、里面设施齐全的房屋建起来,村民们参观之后羡慕不已,大家纷纷要求把自家房子列入改造计划。

  房屋改造好后,沈广宏动员村民把当地做烧酒、菜籽油、糕点、茶叶、粉丝的作坊,改为“农事体验园”,吸引游客前来体验。仅这一创意,每年就为村集体经济增收近10万元,并带动全村农家乐、农产品销售迅速发展。这几年,该村先后被评为安吉县美丽乡村精品村、乡村旅游示范村。

  走进常山县金川街道徐村村,只见河道清爽,民居别致,村口的古码头和大片荷花塘,组成了一派花园风光。“现在,城里人到我们村吃饭成了时尚。”村民叶丽红说,这其中,村党支部书记叶继强功不可没。

  2013年,这位“80后”年轻人以80%的得票率当选村支书。虽然当村支书是“菜鸟级”,但他凭借灵活的头脑和敢做敢当的拼劲,工作很快上了正轨。

  去年,村里推进“五水共治”,叶继强和村干部一起在村口树起“常山洁美第一村”牌子。一次,县委负责人乘车路过,看到“常山洁美第一村”的牌子,决定实地考察。得知县领导要光临,全村人精神一振,上百人迅速行动,深化“五水共治”,不仅获得县领导的好评,更有力推动了各个建设项目。“要给自己压力,倒逼我们把工作做好、做细,赢得发展机遇。”叶继强说。

  拓宽思路:

  推动发展,书写致富经

  遂昌县云峰街道长濂村,过去是当地有名的“猪粪村”、“打架村”,而今却是赫赫有名的全国文明村镇、全省小康建设示范村。蜕变,离不开他们村有一个好的致富带头人——村党支部书记郑宗长。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郑宗长上任后深刻认识到这一点,在他和村干部的牵头下,村里出台举措,禁止村民随意砍伐林木,补种阔叶林和观赏苗木,对周边环境进行生态治理。

  生态环境变好后,郑宗长和村干部带领村民,顺势成立经济开发公司和旅游开发公司,一边建房出租,一边开发旅游,既为村经济发展注入活力,又解决了一大批村民的就业问题。

  如今,长濂村已成功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年旅游综合收入达1600多万元。

  傍晚,江山市清湖镇清泉村的文化广场闹腾起来,在外忙碌了一天的村民,有的在篮球场上“拼杀”,有的则跳起排舞……每每看到这样的场景,清泉村党支部书记吴香华心里就美滋滋的。

  2008年建村时,清泉村是典型的“三无”村——无集体经济、无集体资产、无土地资源。

  吴香华带着村干部,制规划、跑部门、要政策。长20.5公里的村庄公路铺好了、面积1.6万平方米的绿化带建成了、污水管网全覆盖了,银行、医院、幼儿园、篮球场等齐全了,自来水、有线电视、电话也进了村民家……村庄焕然一新。

  在吴香华的推动下,清泉村发展电子商务。如今,清泉村已有10余家电商企业入驻,有300余位村民从事电商产业,被衢州市命名为“淘宝专业村”。

  “只有不安于现状,不断与时俱进,才能真正帮老百姓钱袋子鼓起来。”吴香华说。

  用心沟通:

  构建信任,谱写和谐曲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小区越来越多。社区新、社工新、居民新,给社区服务管理带来新挑战。

  杭州滨江区西兴街道新州社区就是一个2012年成立的新社区。该社区党支部书记王小红是“80后”,在新社区的服务与管理方面却很有一套。

  在王小红看来,很多邻里矛盾纠纷,是因为大家缺少沟通和互动。于是,她针对社区居民普遍年轻且学历高的特点,想办法搭建起社区联系居民、居民间相互交流的网络平台——“连线社区”。

  这个网站设置了社区活动、议事厅、党员驿站、社团等栏目,每户居民有一个账号和密码,居民、社区居委会、物业等都可以通过该平台交流。去年,社区又推出“连线社区”手机客户端和微信公众号,让沟通更加方便。

  在永康市芝英镇芝英六村,村民有个习惯:遇上什么疑难事,先翻翻《芝英六村管理制度手册》。手册上有15项制度和公约,基本涵盖村里大小事务,成为村民的行动指南。

  2007年,芝英六村还是个有名的“上访村”,各项事业基本停滞。应天行担任村支书后,第一把火就“烧”在村集体公章上。

  “村里为什么不和谐,关键是村干部和村民间不信任,要改变的最好办法就是立规矩。”他提出,把村集体公章统一管理。在芝英六村,小到村办公楼添置茶杯,也必须两人以上同行采购;大到村级要务,必须经过村民代表大会和党员大会表决。

  如今,芝英六村年集体收入达到1400万元,发展步入了快车道。应天行和全村人一起,同心协力朝着美丽乡村梦奋力迈进。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7 这些好支书,治村有啥招 2016-02-26 12812953 2 2016年02月26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