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1版:生态

活着的梦里水乡

  “碧水贯街千万居,彩虹跨河十七桥”。这是绍兴安昌古镇的真实写照。

  公元896年,钱镠奉唐王朝之命屯兵该地平董昌之乱,故名安昌。现存老街始建于明成化、弘治年间,数百年来,棉、布、米集散于此,生意旺盛。

  如今走入安昌古镇,宁静的景致仿佛回到了梦里水乡。枕河而建的老街,一路铺陈的廊棚,逼仄幽深的巷弄,传统的店铺作坊。斑驳的廊棚上,挂满了酱得通红的腊肠、酱鸭、鱼干,还有姿态各异的拱桥石梁,古老凝重的石门,三五相间的河埠,高高低低的酒旗,晃悠的乌篷船摇着远去……

  “古镇现有扯白糖、箍桶、剪纸、捏面人等十多个非遗项目,目前都还是表演性质。我们希望增加这些传统的互动性,办培训班,让游客免费参与进来,乐在其中。”古镇管委会的小刘介绍说。

  “古镇算是出名咯!”83岁的“扯白糖”技艺非遗传承人陈锦水乐呵呵地说。今年元旦3天假期,古镇游客超过7万人次,陈锦水的糖卖了500多公斤。陈锦水13岁离开家乡,跑遍大半个中国卖白糖,如今回到古镇表演已经20年。

  年轻的生意人叶健想得更远。他在淘宝网和微信上都开出了“聚昌坊”门店,自己拍图、P图,展现出浓浓的古风,去年光是腊肠就卖了250公斤。在他看来,镇上现在各家小店用电饭锅蒸香肠卖的方式,虽然便捷,却失去了一些味道。叶健说:“我觉得就应该用旧时的煤炉和蒸笼。不仅卖腊肠,更要卖文化,把家乡的风韵推出去。”

  现在,老街不再是腊肠、扯白糖、青鱼干老三样了。正月里,茶楼、咖啡馆、奶茶店一一开张,焕发着青春。“看古镇发展前景如何,先闻闻河水的味道。”古桥咖啡馆的老板朱兰芳,去年从银行辞职后,将古镇里的老房子装修一新开了咖啡馆。朱兰芳说,身为古镇人,河水的变化,成为她回来创业的主要动力。

  “居民还居住在古镇里,经营的层次相对低端,基本上都满足于小打小闹。”古镇管委会分管旅游的蒋国强说,安昌古镇里现生活着3000多人,沿河100多家店铺都在卖自家制作的各种土特产。

  河,是古镇的魂。水质如何,直接影响着古镇的脸面。“沿河3000多居民,每天产生生活污水1900吨。”蒋国强说,为解决这一问题,安昌镇投入2000多万元建污水管、污水泵站、翻水闸……从根源上治污。去年,古镇专门开展了泔水收集工作,把古镇居民产生的厨余垃圾等进行收集处理。今年,古镇工作人员计划把所有排入河道的管道全部纳入污水系统,并在古镇河道内加强水体治理,种植水生植物,涵盖水面面积将达到5万多平方米。

  前两天,蒋国强在微信朋友圈里发了一句评论:安昌古镇,依然活着,还会永远活着。在这样的新老理念的传承中,安昌古镇将展现出越来越多元的面貌。


浙江日报 生态 00011 活着的梦里水乡 2016-02-26 12812397 2 2016年02月26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