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9版:今日温州

拆迁安置事关获得感

今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也是温州打造“全面小康社会标杆城市”关键之年。小康不小康,对于普通市民来说,住房是最影响获得感的东西。

  拆迁安置事关获得感

  今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也是温州打造“全面小康社会标杆城市”关键之年。小康不小康,对于普通市民来说,住房是最影响获得感的东西。

安置房品质向商品房看齐

  今年以来,温州土地市场实现开门红,多宗地块成功出让。其中,部分地块存在代建安置房的要求,引起市民关注。

  上月底,温州市核心片区蒲州单元E街坊E-03地块、永嘉瓯北城市新区05号地块两宗地块同日出让,华鸿、碧桂园分别竞得上述地块,而该两宗地块均要求代建拆迁安置房。相关信息显示,温州市核心片区蒲州单元E街坊E-03地块总用地面积43.6亩,地上总建筑面积72077.03㎡;永嘉瓯北城市新区05号地块要求土地受让人须配建建筑面积约为24020㎡的拆迁安置用房,由瓯北城市新区管委会直接统筹用于落实拆迁安置工作。

  地块出让要求代建拆迁安置房、三产安置房的现象在以往曾有出现,随着土地投放力度加大,开发商拿地积极性增强,近年来这种现象更频繁。除上述两宗地块外,温州大公馆、江滨路部分区域和去年出让的温州市汇昌河葡萄居住区3-2地块等地块也均存在代建三产返回安置房要求。

  由商品房开发商代建安置房,不仅有利于扩大楼盘规模,也可缩小安置房与商品房的品质差距。此前,位于城市中央绿轴区域的温州大公馆,就包括4幢代建安置房,在商品房部分热销后,也有市民通过二手房市场购买该楼盘的安置房。

  随着“村房两改”的推进,温州由绿城、中国建筑等知名公司代建的安置房项目陆续出现,品质逐渐向商品房靠拢。

  (王尔凡)

下埠村吹响新春“拆迁号角”

  2月18日,龙湾区蒲州街道下埠村传来挖机“隆隆”的工作声,一幢老旧的居民楼不一会儿就拆除完毕。作为该区去年三个整村改造的村之一,下埠村的拆迁吹响了该区今年城中村改造的号角。

  据悉,下埠城中村整村改造项目是去年温州市、龙湾区签约考核重点改造村,并属于温州市三大亮点滨江商务区重点开发区块,需签约住宅616户。从正式启动至去年12月30日,仅2个月时间,完成签订协议606户,签约面积10.5万平方米,签约率达98%以上。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倪庆芳介绍,该城中村的整村改造工作分为会展路东西两部分。会展路以东共116户,去年已腾空拆除完毕;会展路以西共499户,原本计划3月18日开始拆迁,为加快进度,街道计划提前进场拆迁。

  走进下埠村,和大多数城中村一样,房屋老旧,道路狭窄,空中布满“蜘蛛网”,与周边的新住宅区显得格格不入。“早腾空早受益。”倪庆芳说,去年街道全体人员通过详实调研、分组包干、连片整合、挂图作战等多举措,才“啃”下了下埠村改造的“硬骨头”。下一步工作就是完成剩余7户签约工作,推进房屋腾空和整村拆除。

  据悉,今年龙湾区早早开始精心谋划城中村改造计划,共需完成3577户协议签订,包括整村改造8个、区块连片改造涉及行政村2个,旧房总建筑面积约102.05万平方米。

  (吴蕙芳 陈出)

侨乡下章村民圆“安居梦”

  春节后,著名侨乡温州市瓯海区丽岙街道下章村104户村民喜气洋洋,因为他们领到了温州市首个城中村改造工程——盛嶂锦园新房钥匙。下章村党支部书记林炳跃提起村里的“高大上”欧式小区,自然高兴:“村民们家家可住上新房啦,而且房子质量和规格一点也不输给城里商品房。”

  据悉,这是温州市第一个开工、第一个结顶、第一个实现连片置换、第一个摸文定位、第一个交钥匙的城中村改造工程,在4年多的建设时间里创下了多项温州“第一”。

  走进盛嶂锦园可以看到,五幢21至25层不等的欧式风格高楼建筑环状布置,中间围合成集中的中央花园,道路结合建筑在小区内形成环形,配以一些别致的建筑小品和水池,形成优美、生态的居住小区。人们很容易发现,它一改过去农村房东一幢西一幢的格局,整齐划一、功能完整、生态宜居,与城市闹市区的高档小区无异。

  “要建小区,要很洋气,绿地、水池、喷泉点缀其中,形成优美清新的生态居住小区。”这是丽岙启动城中村改造时的梦想。这个侨乡,人们见识广泛,仅旅居海外的乡亲有32706人,分布在世界28个国家和地区。因而在2011年2月,下章村率先利用“转而未供”的土地与旧村土地进行功能置换,启动城中村改造项目——盛嶂锦园建设。该地块用地面积约24亩,容积率为2.85,总建筑面积约为4.98万平方米,项目总投资2亿多元。考虑到丽岙是著名的侨乡,房屋的造型设计还采用欧式建筑风格,红瓦屋顶让小区确实很“洋气”。

  此次交钥匙,共涉及置换户104户、房源192套。 (黄松光 黄冰娥 许凯光)

“红色基金”圆老党员“新房梦”

  日前,一个暖阳融融的中午,91岁高龄的泰顺县仕阳镇章荣村老党员陈世界,在新落成的榴房前悠闲地晒着太阳。看着在该县“红色基金”帮助下盖起的新房,老人言语间满是感激:“感谢党组织,新房子宽敞牢固,台风天再不用担惊受怕了。”

  据了解,住进新建的榴房(指一家一户一栋楼)之前,陈世界一家三口一直蜗居在上世纪60年代建的土木房里。因房屋年代久远,老屋瓦片破损严重,去年在强台风“苏迪罗”侵袭下,房子主体结构倒塌,成为危房。然而,陈世界和老伴已到耄耋之年,儿子陈承汤又因腰椎间盘严重突出干不了重活,一家人的生活只能依靠各级政府部门关怀接济,建房对于这个被贫困笼罩的家庭而言简直是奢望。

  令陈世界一家喜出望外的是,该县“红色基金”让梦想成为了现实。“陈世界1926年出生,1949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是泰顺县为数不多的新中国成立前老党员之一。帮助年老困难党员改善住房条件,是“红色基金”的主要帮扶项目之一。”据泰顺县委组织部组织科科长夏克峰介绍,当地组织部门通过实地走访,了解到老人的困难和心愿后,根据《泰顺县红色基金管理办法(试行)》,将该项目列入了年老党员住房改善工程,并享受“红色基金”4.5万元帮扶款,从而帮助老人实现了建房安居的梦想。

  春节期间,泰顺县“红色基金”组织还对该县“省千名好支书”刘际德、退休职工吴爱娟等88名困难党员进行了关爱帮扶。

  据了解,该县去年6月中旬健全党内关爱帮扶长效机制,在县、乡两级建立“红色基金”,首期共筹集资金451万元。目前,基金共实施了困难党员大病救助、年老党员住房改善、“苏迪罗”台风受灾党员救助等帮扶项目,为当地292户困难党员送去关爱,资助金额达70.99万元。

  (郭乐燕 陈祥磊 虞佳琳)


浙江日报 今日温州 00019 拆迁安置事关获得感 2016-02-25 浙江日报2016-02-2500006;浙江日报2016-02-2500007;浙江日报2016-02-2500008;浙江日报2016-02-2500009;浙江日报2016-02-2500010;浙江日报2016-02-2500011 2 2016年02月25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