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美遂昌 清灵若水
——“五水共治”下的遂昌嬗变之道
文 朱凤娟
五美遂昌 清灵若水
——“五水共治”下的遂昌嬗变之道
文 朱凤娟
当我们踏上遂昌这方土地,就被她的清灵所吸引。那清新的空气、碧绿的山野和清澈的河水,这些对现代人来说都是“奢侈品”。
走在遂昌,看在遂昌,感受万千。九山半水半分田的遂昌,座座青山埋金藏银。但遂昌人懂得珍惜,治水便是一例。 “钱瓯源头筑屏障,两江清水出遂昌。” 他们在受用金山银山的同时,更看重绿水青山——坚持“人水和谐、城乡共治”的工作理念,将“五水共治”与建设美丽县城、美丽乡村、美丽生态、美丽生活和美丽事业有机结合,以治水为突破口,全力助推“五美遂昌”建设。
在五美遂昌,生态理念深入人心,也成为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追求。也正是因为他们的珍爱,才让我们分享到遂昌的视觉之美、吐纳之新、味觉之鲜。
从“赤鳞鱼”的回归看乡村的绿美“净”界
“大家快来看,溪里有好多的赤鳞鱼,成群游得好自在。”近日,在遂昌县垵口乡的石仓村,一个小孩像是发现了新大陆似的,立即向一同玩耍的同伴发出召唤。
石仓村位于遂昌县西南部,是十八里翠国家级水利风景区中重要的一部分。走近石仓源溪流边,只见溪水清澈见底,赤鳞鱼正欢快地畅游。“真的很神奇,这鱼还是我儿时看到过,如今已隔了20多年了,现又重新出现了。”石仓村村主任颇为惊奇。
春江水暖鸭先知。大自然的生物往往比我们人类更容易感知环境的变化,赤鳞鱼回归,印证了遂昌水质的蝶变。这几年,遂昌继续深化“中国最洁净乡村”建设,农村保洁覆盖到每个自然村和每条河道,实现了日扫日清的常态化管理。持续在全县50个村推进垃圾分类试点。其中,垵口乡大山村建成了全市首个有机垃圾资源化利用站。青山绿水、白墙黑瓦……行走在长濂村,宛如走进一幅山清水秀、村容整洁的美丽新农村画卷。然而谁能想到,就在10年前,这里还是人们口中的“猪粪村”。
治水与造景相结合,遂昌正形成生态富民效应。
结合“五水共治”项目,全力打造统筹城乡、人水和谐的自然景观。启动了中小河流和三溪综合治理项目,实施南溪河道生态长廊工程,建设源口至园丁路口融防洪保安线、城市交通线、生态景观线、经济发展线和市民休闲地为一体的堤路结合工程,有效提升了人居环境和城市品位。
同时,在乡村休闲旅游发展中有机融入水文化元素,先后举办了“十八里翠玩水节”、“情动八月天、醉美桃溪红”等一系列涉水节庆活动。依托良好的水生态环境,遂昌的乡村休闲旅游产业蓬勃发展,服务业在三产中的比重有明显提升。据介绍,借助青山绿水,遂昌正按照国家3A级以上景区标准,整乡整村推进乡村休闲旅游片区创建,力争2017年底前培育12个休闲旅游景区化示范村和50个乡村旅游点。
从“牛奶河”的嬗变看产业的转型升级
自“五水共治”工作开展以来,遂昌以石材加工及采制砂行业专项整治为主抓手,痛下壮士断腕的决心,对濂溪水体污染问题进行全面治理。现在的濂溪,已实现了从“牛奶河”到清水河的美丽嬗变。
“作为资源开发型产业,如不加以规范、引导,按传统生产方式,其产生的污染将无法估量。” 遂昌县委负责人表示,把石材加工产业作为遂昌“五水共治”、产业提升的重点,就是倒逼石材企业主动加快转型,坚守生态底线。
粉尘飞扬、污水直流是石材行业给人的印象。而在遂昌县云峰街道,位于华东花岗岩集聚加工综合循环利用产业示范区的平昌石材公司内,这一印象被完全颠覆。“传统石材加工企业灰尘飞扬,你穿着高帮鞋都难进;现在,穿着干净的皮鞋进去,出来依旧很干净。”公司总工郑青松说。像平昌石材一样,从粉尘飞扬到清洁生产,从污水直流到回收循环利用,遂昌石材产业正在实现精彩转身。
目前,在遂昌,石材产业告别了先生产后治理的末端治理老路,实现了先环保后生产的前端控制,再到配套下游产业链。据当地相关负责人介绍,整治期间各企业共完成环保设施投入3500余万元。
现如今,遂昌的石材产业来了个生产模式大“转”变。通过“华东花岗岩集聚加工综合循环利用产业示范区”的开发建设,建成石料、板材、异型材、奇石等石质产品加工、销售、中转集散为一体的华东地区最大石材交易市场之一,引领石材行业健康发展。引导产业进入“循环经济模式”,实现“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过程,达到物质能量利用最大化和废物排放最小化。通过引进昊峰建材,生产以石材企业加工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及边角料为原料的新型墙体材料,建立起“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生态产业链条,实现石材生产过程清洁化、产品绿色化、质量高端化和资源的循环再利用。前不久,在实地调研后,浙江省石材行业协会一位负责人大为惊讶,认为这一生产方式无疑为石材行业如何规范生产、科学开采提供了范本。
而这只是遂昌通过“五水共治”倒逼产业转型的一个缩影。
全国500强的元立集团主动淘汰落后产能,不仅关停年产钢材12万多吨的炼钢分厂,还利用余热发电实现90%的用电自给,建成了全国领先的金属制品产业链;生产工业炸药的利民化工,利用本地茶叶、竹叶、野菊米等丰富资源,建成了年产300吨茶多酚、竹叶黄酮、野菊活性成分等机械化学提取生产线新建项目;遂昌碧岩竹炭申报的国家专利超过100项,各项生态、环保的产品赢得市场青睐,成为去年遂昌县企业在浙江省股权交易中心成功挂牌的第一家……
从“精气神”的面貌看治水的干群一心
治水既是民生工程,更是经济战略。在遂昌,这场人水之战,从斗争走向和谐,治出了干部精气神,汇聚了社会正能量,腾出了经济转型发展新空间。
干部,作为治水工作的领头羊、排头兵,责无旁贷。而其中,以审计之力落实治水领导责任,是遂昌的一大创新。县审计局将《遂昌县“五水共治”考核办法》中的河道保洁、饮用水水源保护、农业面源污染整治等9项重要指标纳入《遂昌县乡镇(街道)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审计指标体系》,占指标体系36项履职指标的1/4,以此切实加强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责任意识。
针对“五水共治”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遂昌把加强干部队伍自身建设放到突出位置来抓,通过开展“河长制”、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畜禽养殖整治等专项培训,不断提升治水干部的业务水平。与此同时,继续充实治水力量,组建了“五水共治”工作微信群,主动邀请了县领导、部门乡镇的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业务干部加入。通过“一日一通报、一图一督办”,广泛开展“远程会诊”、“你拍我评”等线上督查活动,全面调动了治水干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形成了比学赶超、齐头并进的良好氛围。“干部赛治水,不是短跑冲刺,只为一时,而是马拉松,着眼于长效。”遂昌县相关负责人说。
“五水共治”,汇聚了百姓正能量。为了营造更加浓厚的治水工作氛围,遂昌还启动了“五水共治”百场惠民电影进农村宣传活动,举办了“五水共治、五美遂昌”主题朗诵比赛,组织了“万人齐唱大禹歌”活动,开展了“共建美丽乡村,共享美好生活”文艺下乡巡回演出。积极创新工作平台,开通了“秀水遂昌”微信公众号,广泛招募“民间义务治水监督员”,开展“治水红黑榜、微信随手拍”活动,努力提升治水工作的信息化水平,切实提高了人民群众对“五水共治”的认知度、参与度、支持度和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