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天喜地闹元宵
古韵犹存、新意盎然,元宵传统在中国得到传承
正月十五,春节后第一个月圆之夜,是中国人过新年的高潮,也是中国传统佳节元宵节。
欢天喜地闹元宵
古韵犹存、新意盎然,元宵传统在中国得到传承
新华社北京2月22日电 (记者 任沁沁 王阳 黄鹏飞) 22日一大早,威风锣鼓敲得震天响,喜庆秧歌扭出新气象,龙狮飞舞出恢宏气势,非遗“芯子”展出空中绝技……《人面桃花》《白蛇传》《碧波仙子》等十一台“周村芯子”精彩亮相。
由山东淄博市周村区16个社区、村庄的3000余名民间艺人组成的元宵节民间艺术展演队伍,带着近40个节目走上街头,鱼贯缓行,险中求趣,一场精彩的民俗文化游街吸引了5万余人到现场围观。
周村区的要道两旁,这边锣鼓喧天、彩旗招展,那边华衣彩服、虎虎生风,威风锣鼓、喜庆腰鼓、舞龙狮、踩高跷、赶毛驴等传统节目相继上演。高空中,由孩童装扮的古装人物韵味十足,衣袂翩翩,引得现场观众连声叫好。
周村区二十里铺村村民刘恒波从小就看着周村芯子长大,这项源于祭祀泰山奶奶的社火传统是当地闹元宵的“保留节目”。
济南市民李玉梅正月十四就带着孩子专程驾车到昌邑市东永安村,观赏祈福祭祀仪式“烧大牛”。“烧大牛”源于村里人对于孙膑的崇拜。古籍记载,孙膑封地在昌邑,明朝万历年间村里就修建了孙膑庙,乡民通过“烧大牛”仪式展现村落传统,以祈求风调雨顺。
“在城里很少见了。”李玉梅希望孩子们多了解老祖宗的传统,“它们是中华文明丰富内涵的具象表现。”
尽管世异时移,不少中国人依然保持着元宵节最古老的传统。
“大米芯芯藕瓜瓜,元宵蛋蛋女娃娃”,这一天,北方人吃元宵,南方人吃汤圆,是最重要的习俗之一。
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晋祠镇长巷村,韩家磨坊的三台石碾子呼呼打着转,一旁的人们忙着放米、收面。从正月初二开始,这里每天卖出2000多斤面,供当地村民制作元宵。
晋祠镇所在的晋源区是2500多年前的古晋阳城所在地,三晋文明发源地之一。晋祠元宵被称为晋祠四宝之一,历史可上溯到2000多年前的汉文帝时期。
村民们至今保留着手工制作传统元宵的老手艺。64岁的韩家磨坊主人韩福元说,从泡米、磨面,到做馅、滚制,制作晋祠元宵要经过十几道工序,耗时72小时以上。用石磨碾面以免破坏其营养价值,馅料包括桂花、玫瑰花、炒制脱皮的花生碎、核桃仁、芝麻仁等多种原料。
传统元宵都是用笸箩滚制。“把馅料和江米面放在笸箩里来回晃,滚一道,过一道水,滚个四五趟,圆乎乎的元宵就成了。”韩福元比划着。
而在北京等大都市,人们仍对传统元宵“趋之若鹜”,五仁、黑芝麻、山楂等口味依然是市民最爱。
稻香村各大门店,元宵节前两天就大排长龙,一斤24元的元宵,每天不到下午三时就脱销。正月初八起,一些京城餐饮老字号就开始现摇现售元宵。护国寺小吃50多家连锁店的元宵市场供应量预计将达30多吨,同比上升15%。
会吃的现代人,为传统元宵加入创意口味,有年轻人喜爱的水果口味,如香橙、草莓、蓝莓、黄桃、菠萝、榴莲等,也有为老年人量身定制的健康养生汤圆,紫薯、南瓜、玉米、红豆、燕麦、绿茶、酸奶等。不少汤圆还穿上美丽的“外皮”,水晶汤圆晶莹剔透,加入藕粉的彩色汤圆在煮熟后呈现出五彩缤纷的效果。
除了吃,元宵节的重头戏是游街灯。按《史记·天官书》的记载,这一天的习俗为“望日”,要从天黑祭祀太一到天亮,万民同祀。元宵灯会,是烛光祭祀守夜发展的结果,万民同祀变成万民同庆,灯会也成为民俗中最早的狂欢。
“爱元宵三五风光,月色婵娟,灯火辉煌。”在福建泉州,1350盏花灯点亮“光明之城”,古城、新区和海丝亚洲艺术公园三个展区,游人如织。福建泉州花灯历史悠久,赏花灯习俗可追溯到唐代。享誉中外的泉州花灯,蕴含浓厚闽南传统文化技艺, 2006年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一曲笙歌春如海,前门灯火夜似昼”,源远流长的“张灯结彩”文化,不仅衍生了送花灯、猜灯谜、舞龙灯、抢滚灯等民俗,还发展为独具特色的灯彩艺术。
各地风俗不同,灯彩制作也形成不同流派,北京有宫灯、纱灯,安徽芜湖有铁画宫灯,广东有新会龙灯、福州有花篮灯……巧夺天工,绚烂无比。
在保持传统手艺薪火相传的同时,各地花灯无不融入时代元素。在泉州,除了摇曳生姿的新式花灯外,传统猜灯谜也穿上现代“外衣”,只要打开手机“扫一扫”花灯上的二维码,就可以进入猜灯谜环节。
声光电等新技术制作的花灯也闪亮登场。上海豫园灯会上,用LED灯制作的美猴王“火眼金睛”极具威慑力,多媒体技术则让花灯加入了动感音乐等多元花样。新疆克拉玛依区元宵节文化庙会的现代激光秀、猴剧《大圣归来》等项目,让油城百姓在传统庙会中体验了现代文明。
除了花灯技艺的与时俱进,中国人过元宵节的方式也愈发多元。上海多个社区举办元宵活动,学书法、对对联、包汤圆,充满传统气息。南京西路的一个老弄堂里现场复原了各种古时闹元宵的传统项目,吸引不少外国人参与。
群山环绕的鲁西南山沟沟里,除了起伏的山丘和潺潺溪流,今年的元宵节多了热闹的人气。“崮乡过大年”成了远近市民度假旅游的新风尚。临沂市民梁艳红一家就选择把今年的元宵节放在沂蒙山区蒙阴县岱崮镇大崮村里过。
大崮村村支部书记王均照介绍,大崮村作为镇里农家乐试点,村里与八家农户协商,经过重新装修,在这个春节迎接城里人来过年。
“岱崮地貌是当地特色,但我们一家还没有在农村里过节的经历,这也算是个新鲜事。”梁艳红说。
石板农家院内外人群熙熙攘攘,绿竹、紫薇、柿子、石榴、核桃等苗木环绕身边,色彩缤纷,无不预示着春天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