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玄坛弄居民饱受噪音之苦近10年——
百余米小巷竟有157个窨井盖
记者 包敦远
本报讯 (记者 包敦远) 杭州武林广场附近的玄坛弄,窨井盖十分密集——100米内,窨井盖竟多达157个,由此带来的问题让沿线居民叫苦不迭,尤其是噼里啪啦的噪音已经干扰了他们近10年。
家住玄坛弄的沈大伯讲述了他和邻居被噪音干扰的经历:2006年初,玄坛弄纳入背街小巷改造,内容是管线上改下,雨污分流,马路适当拓宽并拉直等。改造工程对居民来说本应是好事,可没想到改造之后马路上安装了大量的窨井盖。从此,马路边的居民就没过过好日子,沈大伯还专门把窗户装修成双层玻璃,仍然天天被噪音干扰,夜夜被刺耳的声音惊醒。
记者在玄坛弄看到,这些窨井盖上大多标注着管理单位,有水、电、气的管线窨井盖,有污水、雨水的管道窨井盖,还有固定电话、移动电话和互联网接入的多家运营商的线路窨井盖。
其中157个窨井盖密密麻麻地排列在100米路段内,这段路不仅居民居住最为集中,也是问题频出的区域。
为了弄清这里的噪音到底有多大,记者特意用分贝计在现场进行了测量。当车辆以30码的速度经过松动的窨井盖时,分贝计显示60dB左右;当速度达到50码时,分贝跳至80dB以上。而住宅室内噪音的分贝标准为:白天不能超过55dB,夜间不超过45dB。记者请教多名专业人士得知,噪音达到80dB—90dB,相当于一般拖拉机的声音。
记者了解到,这条南北走向大约200米长的玄坛弄,从玄坛弄小区穿插而过,但道路的性质并非小区道路,而是市政三级道路。因此,要控制社会车辆从小区经过难度很大。
“解决噪音污染的最有效手段就是控制车流,减少对窨井盖的损坏。”仓桥社区书记赵乃刚说,由于改造时规划和设计的先天性不足,导致在过去的十年里,出现了诸多问题。居委会曾安装减速带、限速标识牌、单向行驶等措施,由于相关的政策不够完善,导致管理部门之间缺乏沟通和协调,没能顺利实施。
2014年底,玄坛弄总算抓住了机遇,成功申请并获批了老小区交通综合治理项目。按照规划和设计方案,道路两头要安装道闸和计时收费系统,并实行由北向南单向行驶,当然标识、标线等相应的配套设施也同时推出。
赵乃刚说,社区竭尽所能只降低了车辆经过的频率,窨井盖的噪音问题仍然无法得到有效解决。
浙江工业大学城市化协同创新中心主任陈前虎认为,城市道路一般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小路和小区道路,快速路和主干路应该是车大人小,以车辆快速通过的原则来规划和设计;次干路和支小路应该是人车共处,以相互礼让和睦共处的原则来规划和设计;而小区道路应该是人大车小,以人为本的原则来规划和设计。
“事实上,许多城市的老小区都存在类似的问题,过去并不是很重视规划,更谈不上人性化设计,最终导致老小区的问题层出不穷。”陈前虎说,类似玄坛弄这样的道路,利用不同的材料或颜色改造成步行道也未尝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