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进村的新标杆
——记天台墨坑村村支书汪传烈
记者 金春华 县委报道组 徐平
本报讯 (记者 金春华 县委报道组 徐平) 小洋楼,宽马路,大红灯笼,喜庆春联……春节假期刚过,在天台县白鹤镇北部的群山中,小村墨坑还是一派节日氛围。
墨坑曾是个非常不起眼的后进村。104国道从该村东侧经过,带富了沿线的上联、茶塘等村,却一直没见邻近的墨坑村富起来。尽管墨坑村离104国道很近,但出村的路在11年前还只有一条1米多宽的机耕路。
12年前,墨坑村10多位老人用村里的公用电话,你一言我一语,想把在外经商的一个叫汪传烈的村民喊回家治村。那时,汪传烈在宁夏生意做得有声有色,离家多年对村里情况知之甚少,接到老人们的电话后,他连夜写信来推辞。“信寄出后一直没回音,我就从宁夏赶了回来,希望镇领导出面找村民说说,把我‘放’回去做生意。”汪传烈笑着说,结果,镇领导撂下了一句话,“没事,我们都支持你。”
信任,让汪传烈最终决定回村接过治村重担。村民一致选他当村委会主任,而后又选他当村党支部书记。12年来,墨坑村实现了从“溪坑黑臭如墨”到如今“美如山水画”的蜕变。汪传烈也被村民誉为好支书。
万事开头难。汪传烈烧的第一把火就是把羊肠小道变成了康庄公路。这条3.5公里长的路花了汪传烈两年时间,是他带着村民投工投劳,一锄头一锄头开出来的。
路修通了,汪传烈的顾虑也打消了,紧接着烧了第二把火:农房改造。为了让村民没有顾虑地参与进来,他带头拆掉了自家的旧房,同时发动其他党员。2009年,农房改造一期项目在磕磕绊绊中启动,4年后,共分两期的改造项目完工。先前冷清的小山村,因返乡村民的增多而变得热闹起来。
为了村民安居更能乐业,汪传烈在村口建了一排集体房,瞄准当地袜业生产兴旺的商机,找到在外地经商的邻村袜子批发商陈再洋,邀请他到村里办加工厂,现已解决近30名村民就业。等过段时间18台袜机全部投入生产后,将解决近百名村民就业。
上世纪90年代,村里鼓励村民养猪,但由于缺乏合理规划,猪粪、污水被直排到村里唯一的溪流中,墨坑由此成了“臭坑”。2014年,村里搞“五水共治”,汪传烈与两委班子商量后建起了生猪生态养殖小区。
“村民想养猪,村里会免费划一块区域给你,这么一来,环境好了,我们也安心。”村民汪金友已经养猪30多年,如今在养殖小区申请了8间猪舍,还在蔬菜基地种上了3亩番薯、四季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