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2版:要闻

宁波江东区消除3500多个“黑楼道”

家门口亮起幸福灯

  本报记者 翁浩浩 通讯员 许文飞

  这两天,家住宁波市江东区划船社区的墙门小组长童亚珊心里乐呵呵的,因为今年墙门里的居民终于过上了“亮堂”年。“我们这里老人特别多,以前楼道没灯,每到天黑或阴天就提心吊胆,只能自备手电筒上下楼。”她说,今年过春节,楼道里装上了崭新的光感声控LED灯,从此结束20余年的楼道“摸黑”生活。

  2015年以来,江东区以“幸福党建”为引领,实施老住宅小区亮灯工程,今年春节前共有3500余个“黑楼道”亮了灯。

  一盏灯,照亮回家路

  “正月初四那天,外地一名在政府部门工作的亲戚来我家拜年,晚上发现我们的黑楼道亮了灯,说回去后也要建议当地搞亮灯工程。”东胜街道曙光社区的居民马安德有些自豪地说。

  在东胜街道很多老小区,“黑楼道”曾是居民心中的“痛”——由于20余年前的设计缺陷,楼道没有安装照明灯,不仅居民的出行多了风险,更给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机。

  史家社区就发生过这样的事:一名中年女子晚上回家时,由于楼道没灯,遭遇躲藏在暗处的歹徒,不仅被抢走了钱包,人还被推下楼梯导致受伤。事发后,附近居民每次晚上外出或回家都很害怕,胆小的则选择结伴而行。“现在楼道亮灯了,把不法分子都吓跑了,晚上回家的安全感一下提升啦!”张斌社区居民周玉玲说。

  有同样感受的,还有明楼街道明南社区居民李明珠。明南社区建于上世纪90年代,竣工时就没有安装楼道灯。社区2061户居民晚上只能摸黑行进,手电筒成为老人们的必备工具。“有一次,我晚上7时多出门去跳广场舞,下楼时没看清,摔倒崴了左脚,卧床休息4个多月。”说起往事,59岁的李明珠仍心有余悸。如今楼道亮了灯,她心里甭提有多高兴。

  据初步统计,今年春节期间,江东区共有3500余个楼道的居民感受到了亮灯的别样温暖。

  小细节,蕴含大民生

  一盏盏时尚的太阳能楼道灯,让曙光社区曙光四村居民个个点赞。从最初使用手电筒,到后来模拟感应太阳能灯,再到升级版的数字感应太阳能灯,居民们进出楼道更安全、更舒心。目前,社区还和施工方达成协议:一旦楼道灯出现问题,维修方必须在48小时内到位,所有维修产品10年保修包换,保证居民正常使用。“安装楼道灯后,感觉社区的氛围更和谐了。”社区干部说。

  小小楼道灯,民生大问题。此前,江东区共有超过5000个“黑楼道”,大多集中在1998年前建成的老小区。在进一步优化基层党组织服务功能时,江东区找到了这块“短板”。于是,“老住宅小区楼道亮灯工程”被纳入2015年区政府实事工程项目,每个楼道都有了详实的“亮灯档案”。

  明楼街道明南社区专门成立由街道、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公司代表等组成的招标小组,对产品质量、价格、施工单位资质等严格审核把关,从一楼到顶楼每层安装一盏照明灯,同时建立了一支由22名党员业主、墙门小组长等组成的“零距离爱心维修队”。

  为确保楼道灯“常点常亮”,江东区建立专项督查机制,每月对亮灯工程进行实地督查和成效评估。

  汇爱心,温暖传四方

  从去年下半年起,明楼街道徐家社区的老党员倪仁明多了一个身份:亮灯工程义务宣传监督员。在他和社区其他党员的努力下,徐家社区的楼道终于在今年春节前全部亮灯。

  楼道亮灯是民心工程,但楼道灯的安装和使用费用,对有些年迈居民和困难家庭来说却是一笔不小的费用。如何让民生实事真正办到群众的心坎里?于是,部分楼道灯的使用费以“微心愿”形式发布,区委组织部、区直机关党工委、区住建局以及街道办事处等单位的在职党员积极响应,认领各楼道一年至三年的电费,最多的认领了一个楼道15年的电费。“楼道灯每年的电费并不多,能为群众做点力所能及的事,心里很高兴。”一名在职党员说。

  各种爱心不断扩散。去年底,王隘社区宁江公寓组织了一场“创意健康跑 点亮回家路”公益众筹活动,200余名志愿者现场筹得善款2.5万元,史家社区、曙光社区30余万元的楼道灯安装费则由辖区内的爱心企业捐助。

  以亮灯工程为契机,江东区进一步深化“群众点题约谈、干部答题解难”机制。配电箱改造、社区物业管理、小区“僵尸车”问题、疏通地下管网……截至目前,全区74个社区共上报约谈申请200余个,办结率达98%。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2 家门口亮起幸福灯 2016-02-16 浙江日报2016-02-1600007 2 2016年02月16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