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何以吹拂15年
杭州“春风行动”精准帮困情暖百万家庭
本报记者 金春华 通讯员 罗昙 王海霞
本报记者 金春华
通讯员 罗昙 王海霞
因为有了“春风行动”,每年冬天,在杭州这座城市,你更能感受到浓浓暖意。
1月12日,杭州市2016年“春风行动”启动。半个月后,爱心捐款突破1亿元,如今,这数字还不断在刷新。这是“春风行动”开展第16个年头。过去15年,募集资金达15.54亿元,3.81万家企业和单位参与捐助、245.9万余人参与捐款,122.66万户困难家庭得到帮助。
“春风”因何而起?这些年来如何帮扶群众?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春风行动”,探寻背后的一个个温暖故事。
谁来帮:
他们都是“春风”老主顾
2016年“春风行动”启动半个月来,在捐款现场,热心的人们一拨接着一拨。
一位耄耋老人将1万元爱心款送到了捐款现场。老人名叫邵德安,是“春风行动”的老朋友,从2012年起已累计向“春风行动”捐款4万元。老人说,自己年纪大了,腿脚不那么利索,但还是打了个出租车把捐款送来了。
在“春风行动”捐款登记簿上,“1314元”是个有意义的数字。这是74岁的胡小华第5次为“春风行动”献爱心,老人说:“选择这个数字,是希望受助困难家庭可以一生一世平安健康。同时也是为自己立下目标,在我有生之年,一定会年年捐款,帮助别人。”
谢师傅住在留下街道。他从留下的租住地倒了两班公交车,花了两个小时赶到捐款现场。他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布兜递给工作人员。工作人员打开布兜一看,全是硬币,一元、五角、一角,总共317元。谢师傅是江苏盐城人,今年是第二次参加“春风行动”了,他说捐款都是平时的零钱攒起来的,“做不了太多,代表我一点心意吧。”
还有,市民莫坚敏第7次出现在捐款现场。他的同事洪爱英,在他的感染下,第4次参与“春风行动”,当天也委托莫坚敏带来了1000元捐款……
聚沙成塔,积水成流,赶来献爱心的人越来越多。他们中的不少人,并没有留下姓名。记者翻开几天来的捐款登记簿,可以发现名字栏里留下了不少“一市民”、“无名”、“公益”等化名,记录了5000元、2500元、500元、200元不等的捐款。
对每位捐款者,杭州“春风行动”办公室(下称春风办)都会颁发一本荣誉证。工作人员说,她发现许多不留名的市民,并不是第一次捐款,因为在他们的荣誉证上,已盖有多个印章。
帮扶谁:
15年百万家庭“沐春风”
“春风”的感召从哪里来?时间还要回到2000年12月20日。
那是一个阴雨的下午。杭州市委办公厅、市总工会与部分企业,启动了一项旨在为“社会各界送温暖,特困职工沐春风”的“春风行动”。
“当时正值国企改革关键时刻,很多职工下岗。现实倒逼我们换位思考:如何才能真正帮到困难职工?”春风办有关负责人说,春送岗位、夏送清凉、秋送助学、冬送温暖,“春风行动”在慰问中把脉群众所需,把关怀和温暖送到困难群众心坎上。
2001年冬,“春风行动”给1130余户特困职工各发放1200元慰问金。两年后,帮扶标准细化,根据家庭成员人数,分“1人”、“2人”、“3人及以上”标准,给各户困难家庭分别发放慰问金2000元、2500元、2800元。5年后,救助标准上调的同时,新设人数“4人及以上”家庭一档,救助标准3800元。到2012年,标准再次上调,平均每档提升350元……
救助标准随物价、捐款总额而变化,帮扶对象更随社会变迁而拓展。2006年秋,“春风行动”救助对象从“持证”困难家庭延伸到因学致贫的边缘困难家庭,关注“夹心层”脱贫问题。2013年起,农村困难户和外来工困难户被纳入救助对象。为实现分层救助、分级管理,杭州还建起一套从市级到村级的“四级救助圈”。
几天前,杭州市道德模范陆顺昌家里迎来了一群特殊的客人。因妻子患病花去大额医疗费用,家中两个孩子在上学,陆家生活十分困难。“春风行动”和杭州市见义勇为基金会共同出资给他家送来了慰问金。
“道德模范为杭州作出了贡献,杭州怎能让他们因贫困而心寒?”杭州市总工会帮扶处处长杨晓红说,今年,“春风行动”新出台了3个文件,首次将见义勇为困难家庭、精神障碍患者困难家庭、患“两癌”贫困妇女纳入帮扶救助范围。
“加强低收入群众和困难群众帮扶”“打好扶贫攻坚战”,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这两句话,在“春风行动”中有了直接体现。目前,“春风行动”对杭州市“持证”困难家庭已实施了助学、助困、助医、助岗等33项优惠政策。
怎么帮:
“反哺救助”让爱心接力
时间在改变生活的同时更重塑了人的内心。现在,“春风行动”已从单一的“输血”发展成“输血”和“造血”齐头并进的态势。很多帮扶对象,在获得帮助后,不断努力学习、工作,并以实际行动感恩、反哺社会。
今年,席传喜又来了。10年前,因为突发脑梗和心梗,席大伯一家人面临10多万元的医疗费。当时,全家只有他老婆每个月打零工的收入,看病、生活都很困难。关键时刻,“春风行动”陪伴他家走过了6个春夏秋冬,还资助席大伯女儿完成了中学和大学学业。
2012年,生活有了大改善后,席大伯开始每年捐款,至今已累计捐款9万元。“当年,‘春风行动’把好心人的捐款给我,现在,我也做好心人,帮助有困难的人。”席大伯的一席话让闻者动容。
确实,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该如何传承?“向善”的浙江价值观该如何弘扬?这些年,“春风行动”探索出一套“反哺救助”机制:凡向“春风行动”捐过款的单位在职职工和个人捐款者及其直系亲属,遭到突发性急难险情和因患重大疾病个人承担医疗费较大造成生活困难时,均可以得到相应的反哺救助。
杭州市实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职工吴宏是这一机制的受益人之一。去年,吴宏上班期间突发中风,住院治疗期间花了大额医疗费用,生活面临困境。“春风行动”及时向他伸出了援手。“等我们有能力了也要献爱心。”吴宏的妻子陈静说。
作出贡献、获得关爱,“反哺”可以让人拥有存在感和获得感。一项送爱心活动由此变成了得民心、暖人心、育心灵的工程。
当前,“春风行动”已成为杭州市委、市政府破解困难群众生活就业难、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弘扬最美精神、构筑杭城道德高地的重要抓手。冬天里的“春风”,温暖一座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