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6版:专版

杭州高新区(滨江)打造科技新城典范

向世界展示产城融合“国际滨”

  杭州高新区(滨江)打造科技新城典范

  向世界展示产城融合“国际滨”

  文/余小平 宋桔丽 戴睿云

  “国际滨”,已成为杭州高新区(滨江)的一个新昵称。

  2016年是杭州的国际峰会年。峰会到来之际,有着“国际滨”美誉的她,要回答好“以一个怎样的高新区(滨江),代表杭州向世界展示什么”的问题。

  高新区(滨江)在今年召开的区委全会上提出,2016年要保证“峰会各项保障工作圆满完成,向世界展示一个智慧、创新、美丽、幸福、活力的杭州高新区(滨江)”。

  “十三五”规划里,该区也明确今后5年的目标:建成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建成生产生活生态相得益彰、宜居宜业的科技新城典范,率先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这些目标,足见高新区(滨江)迈向国际化的信心。

  底气来自于实力。让我们来看看去年高新区(滨江)的成绩单:继续位列全国114个国家级高新区第一方阵;去年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3%,增速位列杭州市区、县(市)第一;全省工业强县(市、区)综合评价、“两化融合”指数、37个创新型试点县(市、区)综合测评,该区均名列首位……

  “杭州的国际化,高新区(滨江)要有首位度。高新区(滨江)的国际化,要有产业的国际化,要有城市的国际化,两者必须兼得,也能够兼得。”该区主要领导说。

  今后,高新区(滨江)不仅将拥有更加国际范儿的“颜值”和配套,也将拥有更具国际竞争力的产业、海内外人才储备以及走在前列的政策环境。

“颜值”国际范 让整个滨江靓起来

  今年9月,聚焦全世界目光的国际峰会要在杭州举行,高新区(滨江)无疑是重要的窗口之一。该区提出:“今年,要让整个滨江都靓起来,体现国际范。”

  高新区(滨江)重点是“五个扮靓”:扮靓入城口、扮靓主干道、扮靓江(河)岸线、扮靓夜滨江、扮靓科技城,具体安排了69个项目。滨江区“一把手”表态:要扛起“使命担当”,拿出“滨江速度”,以最实作风保证最快速度,以最快速度体现最实作风,确保项目展现最佳效果。

  扮靓之一:扮靓入城口,体现“点睛之笔”。高标准完成西兴立交、西兴大桥桥头、之江大桥桥头以及奥体城等重点区域的整体景观提升工程,努力让外来嘉宾一进入滨江第一时间感受杭州和科技新城大气开放的胸怀。

  扮靓之二:扮靓主干道,体现“多姿多彩”。加快实施过江大桥、城市主干道街容提升工程,全面提升道路通行舒适度和景观效果,努力让城市道路成为靓丽的风景线。

  扮靓之三:扮靓江(河)岸线,体现“大气秀美”。加快推进闻涛路沿江区域全线改造,力争成为观江景、观山水、观城市的最佳地;推进北塘河、永久河、白马湖等内河内湖沿线环境提升,打造慢生活休闲区和独特景观带,让江河湖成为城市的自然风光带和市民家门口的大公园。

  扮靓之四:扮靓夜滨江,体现“华彩亮丽”。重点抓好江南大道、时代大道、钱塘江南岸沿线以及奥体博览城主体育馆的景观照明工程,努力使夜滨江亮起来、动起来、炫起来。

  扮靓之五:扮靓科技城,体现“全域景区”。全面推进 “三改一拆”、“五水共治”工作,全力消除城中村的脏乱差现象,全面消除主要道路、河道沿线视野范围内的违法建筑,实现高标准的全域一体化精细化管理,围绕“五个扮靓”总体目标任务,力争春节前后完成乔木种植,4月底项目基本完成,6月底确保验收,展示大气开放、精致和谐的科技新城独特韵味和别样精彩,在努力让外来嘉宾留下“江南忆,最忆是杭州”的美好记忆的同时,更让全体市民提前享受到更加美好的城市生活。

产业国际化 从滨江走向世界

  没有产业的国际化,就没有高新区(滨江)的国际化。阿里巴巴从这里起步,走进了纽交所,让世界通过她重新认识了杭州。作为国家级高新区,高新区(滨江)成为杭州乃至浙江创新驱动的示范者和引领者,也培育出一批能够在世界舞台上竞争的创新型企业。

  除了业界大佬阿里巴巴,还有安防行业翘楚华三以及朝气蓬勃的海康威视。他们都从滨江起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快速成长,而今成为业界一流的企业,他们的产业布局、服务、产品,早就延伸到世界各地。

  以智慧互联、智慧安防产业为代表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信息经济,不仅是全省重点布局的朝阳产业,更是在该区形成全产业链,成为该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2015年该区信息经济规模1589亿元,增长25.0%。规上工业销售产值1162亿元,增长14.0%;实现工业增加值396亿元,增长14.0%;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370亿元,增长22.5%;信息软件、电子商务、物联网、数字安防产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27.6%、57.1%、18.6%、21.4%。

  另一方面,作为全省著名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高新区(滨江)的众多小微企业从一开始就具备了国际视野和资源。地处海创基地的维灵科技,团队高管来自美国硅谷,多年前曾经为谷歌研发了一款纤薄如纸的“电子纹身”——通过皮肤来识别用户身份,保证个人信息安全。现在,基于这个技术,他们又在杭州研发了一款“电子皮肤”,并已获得5000万元融资,将产品推向全球。维灵科技CEO赵晖称,“我们仍在硅谷设立人才站,用来和国内交流人才与信息,而我们选择把创业的总部,留在了滨江”。

  围绕国际峰会,高新区(滨江)也对产业国际化做出了部署:

  对接一批具备条件能力的企业开展展示和商务交流活动,努力发挥好峰会效应和后峰会效应;

  主动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实现产业、技术国际国内对接,培育一批国际知名企业;

  吸引跨国公司在区内设立地区总部和研发中心,大力引进境外创新服务机构和研发机构,鼓励区内企业建立海外研发机构,加强区内企业与跨国公司机构的交流合作,对接国际化研发;

  鼓励区内企业进一步扩大对外投资,设立国际子公司,开拓海外市场,共享海外渠道和市场经验,对接国际化市场;

  鼓励组建多企业协作技术标准联盟,探索与国外知名企业、院校战略合作的模式和机制,举办国际化高峰论坛,对接国际化标准;

  依托优势产业和主导产业,加强行业合作,鼓励开展国际化的产品展示展览,对接国际化产品。

人才国际化 创新创业高地

  人才是第一生产力。从全球引才,是高新区(滨江)从未改变的着力点。

  今年1月,高新区(滨江)发布了最新一轮的“5050计划”, 在对象条件上“内外并重,广纳人才”。国内博士创业也首次纳入“5050计划”扶持范围;同时加大有偿资助,根据企业实际需要,给予“一事一议”政府天使投资,对企业获得创投机构投资的,给予最高不超过创投机构投资额25%的政府股权投资。新政一出,引起海内外创业者的强烈反响。

  “5050计划”实施5年来成绩显著。自2010年5月实施“5050计划”以来,至今已累计实施11批,共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创办企业287家,注册资本总额达10.6亿元,政府拟兑现扶持资金9.72亿元。

  在“5050计划”的带动下,近年来高新区(滨江)每年新增海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200余名,全区已集聚海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4500余名。

  优质企业不断成长。全区留学人员创办企业中,拥有上市企业6家,新三板挂牌企业3家,年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20家,超千万元企业59家,成功培育了聚光科技、矽力杰半导体、英飞特电子、安恒信息、古北电子、医惠科技、优思达生物等一批战略新兴产业领域的领军企业。

  以范渊为例,他是“5050计划”首批引入并被评定的“国千”人才。2006年,他在杭州创办安恒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致力于网络安全产品的研究和开发,而在随后的2012年,因其“国千”人才身份,在当地被重奖100万元。

  近年来,高新区(滨江)一直在做两件事情,引进人才和培育企业。人才和企业,是相互依存的,通过以才引才,以才引资,培育出新的产业,从而反哺城市建设和经济生态环境。

  在打造创业创新高地的同时,高新区(滨江)更致力于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并全力打造成为全国人才生态最优区。该区一把手曾形象地说:“高新区(滨江)要把人才聚得多多的,技术搞得棒棒的。”

城市国际化 打造一流环境

  有人问,为什么“国际滨”能够聚集那么多人才?诞生那么多好企业?这与高新区(滨江)打造的一流创新创业环境密不可分。

  领风气之先的改革频频从这里发端:高新区(滨江)去年以来先后出台“黄金12条”政策,完成浙江试点“商事登记改革”。在“总理礼包”——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跨境贸易综试区落地杭州之后,高新区(滨江)率先拆得“总理礼包”,成为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核心区。

  杭州发展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亦有初步框架,“以杭州国家高新区为核心,按‘一区多园’的空间模式,开展杭州自主创新示范区‘空间整合’,争取国家支持现有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政策先行先试。”

  在高新区(滨江)的发展规划中,已经将契合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写入报告,“我们将围绕创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目标,努力更好地承担起在浙江省杭州市发展信息产业智慧产业‘核心区’的角色……”

  此外,该区还在今年的全会报告中指出,要围绕增强国际化服务的承载能力,高标准快速度建设奥体中心、网球中心等综合设施,积极承接知名国际性会议、展览、培训和体育赛事;实施国际化标识和语言体系改造,引进国际知名医疗服务机构,完善国际医疗服务体系,主动对接教育国际化,推进“国际化社区”建设试点,主动谋划酒店宾馆商务配套建设,加快提升国际接待能力。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6 向世界展示产城融合“国际滨” 2016-02-01 浙江日报2016-02-0100006;浙江日报2016-02-0100012;浙江日报2016-02-0100014;浙江日报2016-02-0100019;浙江日报2016-02-0100013;浙江日报2016-02-0100023;浙江日报2016-02-0100027 2 2016年02月01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