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24小时在线 信息零时差通达
金华“微政务”群提升行政效能
本报记者 徐贤飞 通讯员 李艳
本报记者 徐贤飞 通讯员 李艳
金华有了一个提升政府效能的秘密武器。这回强寒潮来袭,省委、省政府召开的应对强寒潮紧急会议结束10分钟,金华就已把会议要求通过各个“微政务”群传达给了所有相关部门,半小时即铺开面上隐患摸排工作,相关图文信息陆续上传。
“一个字:快!‘微政务’群是24小时在线,稍微慢一点,就要被其他单位赶超,无形的鞭子好像就要抽到自己身上,逼得我们把效能跟上、服务做细。”金华市住建局局长郭慧强说。确实,“微政务”群成了金华各部门“赛一赛”的擂台,一项工作取得突破,总愿意放到“微政务”群里“秀一秀”,分管领导看到这样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也“很配合”地积极点赞,并适时给予指点,各种精彩就不经意间绽放。
金华“微政务”群是如何运行的?如何在短时间内,实现政府效能快速提高?记者进行了深入采访。
文山会海要瘦身
市长建群当群主
所谓“微政务”,其实就是以由市长当群主的金华市政务微信群为原点,分级逐层建立起来、服务于政务的微信群矩阵。截至目前,金华全市有各类政务微信群1153个,群成员达20余万人,涵盖各地各部门的市、县、乡、村四级。
金华“微政务”群群主、金华市长暨军民说,从中央到地方,全国上下都在探索供给侧改革。我们想,政务供给侧改革的关键是敢于自我革命,建立能提升干部主动性、积极性的机制,为群众提供高质、便捷的服务。
文山会海,一直受群众诟病。“我最多一天开过五个会,屁股都坐痛了。可不开又不行,许多事情的落实,都需要各部门一起协调。”金华市一位局长说。
“都互联网时代了,就没有其他办法了吗?”金华市政府的几位领导在反思。有人提出来,可以学学浦江。浦江县两年前就组建了县领导班子、乡镇和部门“一把手”的微信群,在“三改一拆”“五水共治”当中发挥出强大的威力,各部门凝聚力量做事,各乡镇开展工作竞赛,整个县斗志昂扬。
去年7月16日,金华市“微政务”群正式组建,市长建群当起了群主,把各副市长、各部门“一把手”、各县(市、区)长拉到群中。第一条微信发的就是:从今天起,希望大家利用好平常碎片化的时间,利用这个工作平台处理工作,一些需要协调的会,可以放到这里开。另外,大家八小时外的时间,可能被大量占用,请见谅。
指尖秒传效率高
会务经费省一半
金华“微政务”群24小时在线运行,局长、县(市、区)长们起床后要看“微政务”、睡前要看“微政务”,很多事情在群里协调,办事效率高多了。
金华市博物馆开通公交车就是其中一例。金华市博物馆和金华市著名景点金华侍王府仅一巷之隔,博物馆建成开馆后,开通公交车成了迫切需求。以往要通一路公交车,因为牵涉到几个分管口子,还要落实相关经费,市政府总要开几次协调会,几个部门坐下来进行协商。可这回,金华市文物局局长汪希燕只在去年9月30日中午发了一条微信“建议市公交公司在市博物馆设公交车站站点,方便参观”,金华市交通运输局局长邱建中就当即回复“鼎力支持!”
当天下午,金华市公交公司的相关人员赶到现场踩点办公,当场表示除设置博物馆公交车站牌外,还会在已有南北6路公交车线路的基础上,加大途经博物馆公交线路的密度。去年10月8日,国庆长假后的首个工作日,问题就得到了顺利解决,金华市博物馆以及邻近的金华侍王府,如愿有了公交车站点。“没想到事情这么快就有了结果,‘微政务’真给力!”汪希燕感慨道。
“微政务”群的力量让各级领导干部都看在眼里。一个、两个、三个……在短短1个月间,金华相继建立了1000多个各层级的“微政务”群,有些群是日常工作群,天天在用;有些群是专项工作群,临时组建,事后解散。
据统计,去年下半年,金华市政府领导通过“微政务”群发布“微指令”574条,在规定时间内办结率达98%。政府主要领导召集的会议减少15%,相关纸质文件减少20%以上,相当于做同样的工作可以减少55%-60%办文办会经费,相关财政资金使用效率提升了六成。
工作流程更简洁
比学赶超来干事
长久以来,受信息交流渠道的限制,人们在沟通时一般采用“一对一”模式,难以监督;即使是召开大会,通常也是以领导讲为主,难以构建平等、交互式的沟通交流方式。
“互联网+政务”模式,能够借助互联网短平快的特点,让政务沟通交流更顺畅。微信群就是要让大家把承诺“说”到群里面,让每一个群员都变成监督员,真正让权力在阳光下快捷、透明地运行。
当前,金华“微政务”群(核心群)已有群员131人,既有市政府领导,也有各职能部门“一把手”,还有各县(市、区)长,这些人又都是下一层级“微政务”群的群主。各地、各单位负责人都直接面对面,压缩了工作管理层级,工作流程直观快捷,减少了层层汇报的环节,尤其是在发生突发事件时,更显现出高效率。
去年8月8日上午8时40分,金华市区汽车西站对面一小区发生煤气爆燃,当地一位局长在“朋友圈”里发现了这一信息,马上把照片上传到“微政务”群里,市政府主要领导和消防、卫生、安监、建设、行政执法等相关部门负责人,都立刻得知了这个消息。
时间就是生命!市领导的指令还没下,各个职能部门就已行动起来。行政执法局马上下达指令让周边巡逻的行政执法人员前去救援,卫生部门立即指令周边医院做好伤员的接救事宜,公安、消防更是早早地赶赴现场。
“这也是以前不敢想的。以前遇到这样的突发情况,总是层层汇报,然后市领导下指令,再逐一通知。这一大圈转下来,少说15分钟,多则半小时,极容易延误应急时间。如今,各部门各司其职,应急程序自动响应。”一位市政府领导感叹说。
有位局长对记者坦言,“微政务”群刚建立时,他是既怕又烦,怕被曝光,烦做不完的事。可是运行半年多来,他是既喜又忧,喜的是局里干部干事的精神气足了,忧的是怕工作做不好,比不过其他单位,没有成果可以展示。
正向激励往往会产生持久的内生动力。100多人的金华“微政务”群核心群,就是局长、县(市、区)长们的赛场,一个“赞”,足以让他们开心良久,增加了干劲。
半年多来,层层推进的正面效益,把金华市变成了“比学赶超”的大赛场。去年10月23日,吉林一居民楼10个阳台整体脱落,致1死4伤。金华市住建局局长郭慧强及时在群里发出信息:“烦请各地政府高度关注危旧房屋排查整改工作,确保不发生人员伤亡事故。”
市政府领导在微信群发出指令:“各县(市、区)长要有回音,市各有关部门要有响应!”一声令下,各部门、各县(市、区)纷纷行动,不到一天时间,便摸清全市危旧房“家底”,为及时消除危旧房屋安全隐患打好基础。
这项难度极大的工作,一天时间就完成,让郭慧强颇感意外。他说,大家都有种“比赛”的劲头,谁慢了都不好意思。
干部拥抱互联网
应对舆情敢发声
俗话说,一石能激起千层浪。金华“微政务”群树立起来的干事、赶超的氛围,感染着全市的党员干部。他们纷纷投入这股热潮当中,挺起腰杆子,亮出好声音。
寒潮冰雪天气来临的第二天,金华很多市民的“朋友圈”,被一则题为《风雪中,党旗猎猎迎风》的评论刷屏。作者是金华市委组织部的一名干部,她在抗击风雪寒潮中随手写的一个感悟,被省级一家媒体刊发后,在金华市引起强烈反响。
文章中写道:总是默默无闻,免不了被群众埋怨,偶尔还要被网络“黑一把”的基层党员干部,在风雪中写下一行行壮美的诗歌。也许他们算不得英雄,但关键时刻,群众身边最有力的依靠,始终是这个平凡的群体。也正是这个平凡的群体,给了我们更多的信心。
强烈的共鸣,在金华基层干部中被引爆。大家转发、点赞,以共产党员和基层干部身份为豪。武义县一位姓徐的干部告诉记者,他用微信已经几年,以前极少在朋友圈发声,“主要是怕挨骂,只要一写工作的艰辛,就要被同学、朋友吐槽,索性不写了”。党员干部不敢发声,阵地就被不和谐的声音占领,令人唏嘘不已。
全市1153个政务微信群矩阵、20多万个群成员,几乎把金华所有的党员干部都涵盖其中。以往基层党员干部,不敢上网、不愿上网的情况,得以改变;用微信、看“微政务”、发朋友圈成了金华各级党员干部的日常习惯。
为让基层党员干部挺直腰杆子,金华市还专门制定出台了《党员干部微信号管理使用办法》,明确干部在微信网络中的政策宣传员、信息采集员和舆论战斗员的作用。通过层层相交的1153个政务微信群,20多万个党员干部的微信号就成了市政府工作的20万个“传感器”,直接连通政府和群众,政策解读、重大事项通告、社情民意等,都在这里交互、解决。
金华网民“黄”最近在朋友圈里“侦查”,到底是谁把他对市区兰溪门菜市场占道经营的吐槽,反馈给市政府,最终让兰溪门菜市场路段重新畅通起来。“太神奇了!我只是在‘朋友圈’里吐槽了下,后来不知怎么就传到了金华电台的‘行风热线’栏目里去了,再后来我听说市里开了协调会,一周之后,路居然通了!”网友“黄”说。
网友“黄”悄悄告诉记者,从这之后,他就关注了不少金华市的政府微信公众号,一发现好的文章,他就转发,“在这个转发就是力量的时代,政府的正能量、好声音,我们也要关注、要传播。”